<%@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乐都区】脱贫后,他们有了新梦想 ——走访乐都区脱贫户侧记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乐都区】脱贫后,他们有了新梦想 ——走访乐都区脱贫户侧记
发布日期:2020/5/21 9:05:42 | 来源:海东地区行政公署门户网 | 点击次数: 【字体:

□时报记者 邵秀芳

2019年10月底,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本康岭村贫困户李香兰一家搬进了七里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从那时开始,全家人的作息时间就与以往不同了。“有暖气,不用四五点就起来烧火,孙子也不用走山路上学,全家都能多睡两个多小时。”李香兰说,作为家庭主妇让她高兴的还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用上了天然气灶具,再也不用受土灶生火满屋烟尘那份罪了,厨房好收拾了,自己也清爽了。

然而,在搬进来之前,李香兰却是顾虑重重。顾虑主要来自两方面: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和无法赚到钱安身立命。其他村民也有这样的想法,搬与不搬的纠结在很多人心里闹腾了很久。当时村“两委”干部多次为搬迁的事上各家做工作,大家心里都想搬,但因为没见过新家的样子,再联想到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都有些底气不足。

而当2019年大家看到自己的新房时,都坚定地选择搬离原先的穷窝窝。“谁不想过好日子呢?要是继续住在老地方,几辈子都不能到城里住这么好的房子。”李香兰说儿子和媳妇当时说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生活里的难处到哪都有,有党的政策和干部们帮着咱们,日子肯定比现在过得好!”

一万元交房款、两万元装修置办家具和家电,一家五口住上了三楼80平方米的新房。刚入住时,李香兰闹了不少笑话,50多岁住上城里的房子,家里的电器、设施不太会操作,连饭都做不熟。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拿起手机找物业上门,后来会用微信了,就和群里的乡亲们互相解决问题。

“以前从没想过一下子能和这么多人住得这么近,还能交到这么多不同村子的朋友。”李香兰口中的朋友,是来自乐都区11个乡镇的1946户村民。马厂乡巴丹村的李宏有就是他们家新交的朋友,他给我们讲了一件在社区居住有幸福感的事。一天夜里,他突发心肌梗塞,家里人一时手足无措,就向楼上楼下和群里的邻居求助,不一会儿就来了10多个人。大家通过群里小区医务室医生的指导,快速处理后把他送到了医院。由于就医及时,他恢复后几乎没留下后遗症。

想起这件事,李香兰便感叹新生活今非昔比。

在山上的时候,衣食住行的小事,都能把人难倒。因为缺水不能及时洗衣服,人们经常是灰头土脸。平常吃的是窖水,没水吃的时候就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挑水,餐桌上总是土豆。遇上下大雨的天气,就有村民的房子漏水或倒塌。村里的老路崎岖难行,雨雪天根本走不了。要是谁遇上像李宏有这样的急病,基本就只能等死。

而今,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洗衣服用洗衣机,家里洗澡吹着暖风……小区里学校、卫生院、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家掌柜的每天早上送孙子上了学,就去活动室和老汉们聊天、打牌,我就去上班。”李香兰说,住进新家让她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当上清洁工,这份贫困户公益性岗位,让她年过半百实现就业,加上儿子、儿媳在县城的饭店打工,全家月收入近万元。当初无法在城市立足的担忧,已经全部打消了。

村党支部书记张世中告诉我们,李香兰已经为儿子报名参加挖掘机培训,掌握一门技术,不仅能增加收入,也为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做准备。“如果还过着以前的日子,这样的事,估计很少有村民会想,不光是因为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不想那么多,还因为大家都穷没有能力去学技术。”“第一书记”李云斗说,这意味着村民不仅换了种生活,也有了对未来的梦想。

有了梦想的还有孩子们,李香兰9岁的孙子,在到新学校上学后跟她说,国家对贫困群众这么好,他将来要当一名军人保卫国家。“我儿子比他还大的时候都不知道长大要干什么,也不怪他,那时候我们大人都不知道除了种地还能让他干什么。”2019年,全家已经脱贫,在村“两委”的引导下,不仅三个劳动力都实现了就业,还计划将家里在山上的0.47公顷土地改种经济作物,发展种植业。对于未来,他们有了越过越好的梦想,也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其化为现实。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