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编者按】近年来,“兰州—西宁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备受瞩目。5月1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兰州市签订《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动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省将共同建设兰西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加快兰西城市群市场一体化进程,标志着兰西城市群建设正式吹响“号角”。
海东如何在兰西城市群中紧跟步伐、站稳脚跟?做强中心城市是首要,推动海东“中部崛起”是支撑,加快“西宁·海东都市圈”重点领域一体化进程是关键,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是引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方向。日前,本报记者通过走访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两地,欣喜地发现,两地已在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交通路网共建共享、文旅商贸和融共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开展区域合作。 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兰西城市群建设”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时报记者 张娜
位于黄河上游的湟水河是黄河的第三大支流,流域横跨青海、甘肃两省,是国家战略格局中“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润泽近400万人口,其中88%的湟水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该河流也被称为青海人的“母亲河”。
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湟水河出省流域,是全省的东大门。为了把好这条河清水出省最后一道关口,民和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湟水河流域重点区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保护黄河生态作为重大责任,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
近日,记者来到民和县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分别在进水口和出水口采样。进水口来源为该县污水管网,源源不断涌进来的污水,经过除渣、除沙、微生物处理、微过滤、消毒等多道工序,将生活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氮磷等无机物、粪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去除,出水达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一级A排放标准,最终排到湟水河。
记者看到,该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和出水口都设置了监控设施。厂区负责人闫世龙说:“监测设备实时对进出水口水质进行监测,厂内污水处理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也与省、市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对处理的污水进行实时监测。”
与湟水河相邻的这座污水处理厂是民和县首座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用,填补了民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的空白,切实解决了县城污水污染问题,改善了县城及湟水河水体环境。之后建成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使污水得到深度处理、加快了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在人工湿地,记者看到水面清澈碧绿,芦苇荡漾,荷花、菖蒲等植物层层叠叠生长在水中,出水口的水如“清泉”般流入湟水河,一幅水清岸绿的画面。居住在湟水河沿岸的村民都说:“昔日垃圾遍布、臭气熏天的湟水河焕发出了新生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局黄河流域发展,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民和、红古同处黄河上游支流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地区。
近年来,为切实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民和、红古在生态合作方面先行先试,高度重视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进沿岸综合治理。同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水电站检查和水源地水质监测,依法取缔民和县川口镇享堂村及周边飞地零散储售煤场,深化河(湖)长专项合作方式,共同守护湟水河水晏河清。
据介绍,今后民和、红古两地将共推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共筑区域生态屏障,联动实施区域生态绿化,合力共保碧水蓝天净土,合力推进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治,确保湟水河水质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