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海东市“青绣”产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海东市“青绣”产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发布日期:2020/6/16 9:19:25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近年来,海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提升打造“青绣”品牌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开发民间刺绣艺术,推动民间手工艺品走向市场,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互助盘绣”“古驿平安绣”“撒拉族刺绣”等刺绣品牌,形成了以土族盘绣、河湟刺绣、藏绣、十字绣、回绣等为代表的多种青绣产品。目前,从事青绣制作的“绣娘”5万余人,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但是“青绣”产业发展规模较小,产品设计缺乏文化创意,市场销售渠道较窄,传承型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了“青绣”产业发展空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力度大,企业发展规模小。海东市把“青绣”产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 展现河湟文化、助力精准扶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生态保护的窗口,制定《海东市推动青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大力实施“青绣”扶贫产业园项目,培有龙头企业46家,刺绣工坊38家,在互助、民和、循化3个县(区)相继设立生产基地、艺术馆、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等,成立“青绣”行业协会3家、专业合作社1家,传承基地3家,传习所18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460多户,带动当地就业5000余人,培育“青绣”产业示范户6家,基本建成“青绣”品牌特色产业体系。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青绣”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总量仍然较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全市仅有互助金盘绣土族纳顿文化传播公司、循化县圣驼民族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3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它刺绣工坊以及刺绣企业规模较小,且多为散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大多数靠传统的经验和技艺缝制绣品,场地小、技术力量薄弱,导致“青绣”产品占据市场份额较少,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同时,全市只有青绣制作工坊、企业,缺乏专门进行原料生产、设计规划、服务经销的企业来引领主导,长期处于单打独斗,同行业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抱团发展的意识,也没有形成原料生产、产品加工、服务经销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一定程度 上阻碍了“青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 “青绣”产品名目多,产品创新程度低。全市现有平安河湟刺绣,乐都南凉刺绣,互助土族盘绣、华锐刺绣,民和三川土绣、杏儿藏绣,循化撒拉族刺绣,化隆宗喀藏绣、雄先刺绣等刺绣种类,有盘绣、平绣、垛绣、十字绣等21种刺绣手法,名目种类较多,手法各具特色。但是,由于受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文化、交通等多重因素限制,“青绣”手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绣娘们多数生活在农村,绣坊也在农村,外出交流学习或是培训机会很少,存在思想意识落后,商品观念淡薄,绣品做工朴素,绣品包装单一,在技术方面仍采用传统技术,花色图案的选配上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绘制,色彩和布局不协调,设计理念滞后。消费者在选购时认为产品缺乏活力,样式新颖、代表性强、具有亲和力的产品不多,制造工艺粗糙、不精细,在工艺创新、艺术创新方面缺乏资金支持,且同质化产品较多,难以形成独有的河湟“青绣”品牌,现有的30多家刺绣工坊没有形成河湟文化地域品牌特色,导致“青绣”发展缺乏能够真正代表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精品,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

三、宣传推广力度大,市场销售渠道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绣”产业发展,省级部门先后在青海文化旅游节、青洽会、成都国际非遗节、外交部全球推介会等国内外活动上推介“青绣”产品,行业部门组织牵头开展民族刺绣展示交流,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海东专场“城市名片”环节,对“青绣”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将独特的青绣展现给全国观众,意义深远。 同时,海东市多次组织绣娘赴新西兰、意大利米兰、 韩国、西班牙等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组织10家重点企业参加深圳、厦门、南宁、西安、三亚等参加非遗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民族团结进步” 青海刺绣精品展暨青海刺绣大赛系列活动等省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建立“青绣”产业智慧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青绣020电商,不断提升“青绣”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但是,“青绣”产业缺乏叫得响的品牌,上规模、上档次的青绣产品尚未形成,“青绣” 产品体验店、产品专卖店、“青绣”产业文化宣传工作室、“绣娘” 技艺展示体验店较少,机场、高速出入口等重点地段广告牌利用率不高,缺乏让广大市民和游客“看得中,买得起,带得走,送得出”的青绣商品。

四、“青绣”文化底蕴深,优秀传承人才少。海东市是全省“青绣”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其中互助县土族盘绣以“两针两线”的独特针法、丰富艳丽的色彩应用、古朴生动的图案展现,久负盛名。化隆县“双面绣”绣出的图案正反面都是一模一样,独具特色精湛绝美,深受好评。还有藏绣、回绣、河湟刺绣等为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品,工艺精巧、美观实用,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由于“青绣”产业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益不明显,年轻人群不愿意学,从事“青绣”人员分散于各个村落,且随意性大,农村青壮年女性多数外出打工,对学习民俗文化不感兴趣,掌握“青绣”技艺的妇女只把绣品当作生活中的一种针线活,没有商品经营意识,从事“青绣”的男性少,中老年女性多,青海刺绣技艺缺乏传承人,行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急缺,远远满足不了“青绣”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青绣艺人老龄化问题严重,致使“青绣”民族文化传承逐渐弱化。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