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市教育局】优化顶层设计 统筹协调推进 海东市全面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市教育局】优化顶层设计 统筹协调推进 海东市全面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
发布日期:2020/6/2 10:55:30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海东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致力于通过三年努力,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健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通、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格局。确保到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2022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

一、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一是优化布局结构。加强高中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学校规模一般不超过3000人60个班级,班额不超过50人,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8—25平方米,逐步实现全市现有的8所完全中学分设办学。加快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使每一所薄弱高中达到办学的基本标准。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引导优质职业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二是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新建和扩建高级中学6所,基本解决现有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和招生人数增加后的学位不足问题。“十四五”期间,在市核心城区、河湟新区新建3所普通高中,不断满足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优化市县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专业教育资源,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建立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办学资源,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新格局,职业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集团化。重点建设海东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四个自治县各一所中职学校。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一是加大专项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项目、薄弱县区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快普及高中教育,优化教育投入和支出结构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二是保障运转经费。进一步提高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和完善中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制度,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措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足额安排资金,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元。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对于2014年底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清理甄别结果的,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补足配齐教师。及时补充配齐普通高中物理、音乐、体育、美术等短缺学科专任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普通高中高考科目教师在核定编制总量内增加2—3个岗位。二是建立区域间教师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市、县区教师统筹调配力度,落实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中学教职工编制按照编制核定标准,根据在校学生数量变化情况和实际需求,市县级间、县域间适时动态调整;探索建立校际之间教师共享机制,盘活用好教师资源。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帮扶计划,建立市县区优质高中阶段学校与民和县、化隆县、循化县薄弱高中阶段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国培、省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市级培训力度,落实地方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制度,加强高中校长、班主任和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和交流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四是强化校长、班主任队伍建设。将优秀党员和骨干教师充实到学校领导班子。不断增强班主任队伍,广泛开展班主任技能竞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实施班主任轮岗制,并将班主任工作与评优评先、晋职晋升挂钩,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五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培养、表彰、奖励机制,发挥优秀人才在教育教学中的领航带头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依据绩效考核结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注重向关键岗位和一线岗位倾斜。

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一是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优质发展。构建多层次、可选择、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积极推进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建立健全学生选课走班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和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二是推进产教融合改革。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产业生产实践对接,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立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将职业学校建成产教深度融合、教育和产业相互促进的特色化职校。

五、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一是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合理安排高中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等社团活动。二是强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三是加强教研教改。制定具体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保证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和内容。加大教研考核,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大海东云资源平台使用力度,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融合共享。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与路径,促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共享模式。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市县级数字化智慧校园。

六、完善教育资助和招考制度

一是完善扶困助学政策。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国家助学金。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奖教助学项目基金。对“两后生”开辟招生绿色通道,对未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保障好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努力扩大普通高中随班就读规模。

二是稳步推进考试招生改革。严格落实中考改革实施方案与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将县区公办优质高中阶段学校和市属高中招生名额按不低于50%的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均衡招生。市相关学校逐步加大招收薄弱县区学生的比例。全市各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进行统一招生。加快推进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分类招考,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健全“3+2”“五年一贯制”、专升本等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高高职学院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比例,建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规范公办、民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全市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