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东市紧紧围绕省委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和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海东民族宗教和创建工作规律性认识,牢牢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牵引性的基础性事业来推进,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为祖国西部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树立了“海东样板”。
一是筑牢河湟儿女民族团结的思想之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二是筑牢河湟儿女民族团结的法治之基。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着力强化民族宗教领域管理和服务,率先制定出台《海东市藏传佛教活佛管理办法》《加强伊斯兰教事务管理若干意见》《加强朝觐管理服务工作30条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出台全国首部《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有力引领了文明新风。
三是筑牢河湟儿女民族团结的组织之基。实现民族地区党组织的“应建尽建、全面覆盖”,集中整治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统战民宗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市县两级统战工作大格局逐步形成。率先实施在朝觐管理团队建立临时党支部,为全国规范加强朝觐工作树立了样本。
四是筑牢河湟儿女民族团结的群众之基。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深入教育引导全市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开展“五个认同”和“四观”教育,各族干部群众热爱总书记、拥戴总书记的内心情感日益深厚饱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有力。
五是筑牢河湟儿女民族团结的产业之基。不断加快海东工业园区及五个县域园区建设步伐,推动发展青稞酒、拉面、青绣、富硒四大特色产业。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市17.57万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了清零摘帽。18万“拉面人”在国内外开办2.8万家拉面店,拉面产业已成为海东贫困群众的脱贫面、致富面、团结面、幸福面。4.2万名少数民族“绣娘”让土族盘绣、藏族堆绣、撒拉族刺绣、回族回绣等民间工艺勃发生机,成为展示海东民族团结进步的一扇精美窗口。
六是筑牢河湟儿女民族团结的生态之基。以构筑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扎实推进全域国土绿化战略,重点实施“绿城区、绿河谷、绿屏障”三绿建设和湟水河“三大峡口”绿化工程,在湟水河谷地新建了10处湿地公园,连续3年开展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参与的春秋两季义务植树造林百万人(次)“大会战”。扎实推进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黄河、湟水河生态保护修复和流域综合治理,让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
七是筑牢河湟儿女民族团结的文化之基。成功打造“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文化活动,连续多年举办十世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爱国爱教事迹巡回展。成功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艺术节,开工建设河湟文化博物馆、喇家遗址博物馆,建成市级体育中心、传媒中心、图书馆等文化服务设施,大力弘扬河湟文化,为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纽带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