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富生 通讯员 马雅婷)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将收官之年交通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立足海东实际,创新工作、精准施策,实现了高速公路进县、国省干线通乡、农村公路入户,达到了“兴农村、助农业、富农民”的目标。
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发力,在完成全市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任务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实施县乡道路升级改造、窄路面拓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巩固提升交通扶贫成果,全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50公里,完成投资3亿元。今年已下达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1项117.1公里,总投资502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续建、新建农村公路275.96公里、桥梁13座325.17延米,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24亿元。乐都、平安创建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通过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验收。
同时,交通领域“补针点睛”扎实开展,推进脱贫攻坚中央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脱贫攻坚国家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履职尽责。制定印发《海东市交通运输脱贫攻坚“补针点睛”专项行动方案》,指导各县区统筹好各方力量和资源,将补缺、补差任务落实落细到位,重点解决“通返不通”“畅返不畅”问题。今年以来共完成窄路面拓宽23项178.06公里,总投资2470.73万元;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1项11.97公里,总投资167.11万元。各县区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扶贫补短板资金1.2亿元,一批补短板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市公路列养里程达1.02万公里,投入养护工程补助资金2976.76万元,农村公路通畅水平进一步提升。
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持续巩固,对全市各县区建制村通客车情况“回头看”,深入摸排调研,全面核查。争取省级补贴资金390余万元,用于海东市农村客运发展。督促县区及相关企业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采取线路延伸、区域经营、预约定制等方式,着力解决“通返不通”问题,通过优化调整发班时间、频次、线路和停靠站点,切实满足学生上学、群众进城务工、就近购物等出行需求。目前,全市1587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8月初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质量第三方评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