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晓华)近年来,海东市按照“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调结构、富品种、育品牌、拉链条等举措,优化高原富硒产业的区域布局,使富硒产业这一“金名片”更加艳丽、更加闪耀。
据了解,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富硒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海东市在推进富硒产业快速发展,制定《海东市平安区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海东市富硒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规划》,以平安区为核心,制定《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绘制《平安区域耕地含硒量分布图》,编制《平安区富硒产业规划》,为发展富硒产业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使富硒产业发展有章可循。全市建成特色果蔬、金丝皇菊、牛羊肉等富硒生产基地8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绿色食品1个,统一富硒农畜产品标准,为富硒农畜产品推向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同时,海东市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在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设立了大型户外广告牌;在青海广播电视台、海东广播电视台播放富硒农产品宣传广告;利用青洽会以及省内外各种农博会、展销会等平台,扩大富硒品牌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始终坚持用标准化指导富硒产业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了富硒农产品由抓数量到质量并重的转变,特别是以平安区为重点,制定《东部农业区农畜产品研含量分类标准》,在25处农作物高标准示范基地,种植富硒蔬菜2万亩、油菜籽7万亩、马铃薯8万亩、大蒜1000亩、苦荞3200亩、金丝皇菊200亩。推广优质富硒燕麦等饲草种植,建成5000亩牧草良种繁育基地1处。培育和开发了30种富硒产品。注册“硒干线”“久丰禾”等富硒农产品商标,打造“安驿”“思露”“圣粞”等企业品牌。
此外,海东市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培育和产品开发为核心,注重精深加工,使富硒产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形成富硒马铃薯、富硒大蒜、富硒鸡蛋、富硒燕麦、富硒牛羊肉五大产业链条,仅平安区从事富硒种养和生产加工企业就达到24家,先后开发富硒葡萄汁、果蔬片、燕麦片、苦荞茶、金丝皇菊茶、黑蒜精华液等特色产品,尤其是富硒鸡蛋在全省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达到了从资源优势到品牌优势再到市场优势的转化。将富硒产业与乡村风光、民俗风情、生态旅游有机融合,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富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特别是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通过以“公司+合作社+科技示范+农户+大学生创业”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富硒产业,园区年果蔬总产量在1.5万吨以上,经济效益达3000万元,年解决劳务工5680人次。据统计,平安区2019年富硒产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