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市经济生态、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疫情防控守住了东大门
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最严格、最全面、最精准、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保持了“零输入、零感染、零报告”成绩,牢牢守住了青海东大门,展示了海东力量,彰显了海东担当,做出了海东贡献,得到了国务院疫情防控第28指导组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疫情发生后,我们闻“势”而动,迅速成立市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全面建立起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指挥部统筹协调落实、各县区各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动员的防控战线,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科学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格局,有效开展了海东有史以来最硬最强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针对18万海东籍拉面人在全国290多个城市务工开办拉面店的实际,我们聚焦重点顺“势”而为,多形式加强劝诫引导,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在物资极为紧缺的情况下,坚持为他们寄送防护用品。在全国疫情得到控制后,我们赴华中、华南等地区走访慰问拉面从业人员,宣讲政策,倾力帮扶、提振信心。化隆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指挥部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我们逆“势”而上,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出台助力各行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集中力量开展“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夏秋季攻势”等专项行动,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全省率先复工复产,提振了全社会投资信心,全市经济迅速趋于正常。采取分区分级分层、错峰错时错段有序开学硬核举措,在全省全国率先开学开课。
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我们乘“势”而进,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核酸实验室建设任务,实现市、县区核酸检测全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进一步规范,核酸检测采样、流调、检测三支队伍,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和心理疏导服务团队建设取得实质性提升。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戴习近平总书记,拥护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经济发展稳住了基本盘
常委会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位。
坚持把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全面启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区建设,重点布局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全省“菜篮子”保障能力,特色农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6.1%,粮油蔬菜产量占全省比重均在40%以上,超额完成生猪生产恢复目标任务,农业“排头兵”“领头雁”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托起了全省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青海菜篮子”里装进了更多的“海东果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稳定保持了318万亩的耕地保有量,复耕撂荒地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3.15万亩,粮食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开工建设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示范园,为牦牛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扎实推进畜禽禁养区关停搬迁安置工作,148家养殖场全部完成整改。持续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高质量举办青海(河湟)第五届农产品展交会,海东农产品品牌效应持续放大,种养业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走低碳、绿色、循环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业态持续完善。全力推进产业梯次布局、链接配套,不断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构建具有海东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材料、农林牧产品交易中心、易华录城市数据湖、香港太子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和奥特莱斯等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11家光电企业进驻园区,濮耐高纯氧化镁电熔镁等12个续建项目建成试生产。全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河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中国电信云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大数据基地、中住数据海东建筑业大数据产业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新发展动能不断蓄积,重点带动、多点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着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高质量举办第三届青海青稞酒节暨第十九届安昭纳顿节、“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青海人游海东”等节庆活动,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青海拉面、青绣产业、青稞酒等“青”字号特色产业持续做强壮大。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全力推进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和增长极。着眼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快建设河湟文化博物馆,培育平安驿·河湟文化体验地,成功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艺术节和河湟文化论坛,与沿黄13个城市共同发布《海东宣言》,开启了讲好“黄河故事”新篇章。
城乡统筹加速了一体化
常委会始终坚持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步伐,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我们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不动摇,牢固树立“精明收缩、着眼四季、颜值革命、注重内涵”理念,持续完善城市建设布局。高质量编制完成《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海东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等一批重点规划,高水平推进河湟新区、平安、乐都核心区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城市新组团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一座现代化高原新城正在崛起。统筹推进互助、民和、化隆、循化四县城镇建设,城市发展体系全面形成。加快与甘肃省兰州市、临夏州的协调联通,全力推进红古—民和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川口—海石湾一体发展高效推进,区域合作取得显著创新成果。
我们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机遇,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国道109线改扩建、西宁南绕城高速东延、西互一级公路改扩建、乐都至化隆段高速公路等7项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加快实施,交通路网体系日益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入运营,化隆、循化两县天然气输配及供气工程开工建设,民和储气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公共便民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城市综合体新业态新模式初具规模,乐都唐道、平安力盟商业巷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万濠星海湾、怡和天玺、中海名城等高品质房地产项目落户海东,河湟新区更名,为打造青藏高原“大客厅”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我们牢牢把握国家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全面完成乐都、平安重点片区拆迁任务,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着力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120个美丽乡村全面建成。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和管理,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积极推进海东市“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城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圆满收官,城乡面貌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名片越擦越亮。
生态建设擦亮了金名片
常委会始终坚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海东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我们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深入实施全域国土绿化战略,高质量推进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深入开展“绿城区、绿河谷、绿屏障”建设,加快推进《海东市绿色宜居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持续四年开展春秋两季百万人次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全民绿化的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超额收官,为海东碳中和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十三五”期间造林面积居全省之首,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
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控,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工作,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土壤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系统推进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了一江清水出城出省。
我们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狠抓重点领域环保问题整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标准推进两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3项反馈问题全部完成市县两级整改销号。深刻汲取木里矿区违法开采问题教训,全面迅速启动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对片区范围内的38个矿山全部进行停产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厚植了生态海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色底蕴。
人民生活迈向了高品质
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美好生活期待正在成为现实。
坚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必胜信念,自我加压、负重前行,举全市干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了17.57万绝对贫困人口清零、六县区全部摘帽,创造了海东减贫史上的历史性壮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被省委省政府推荐为党中央、国务院拟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脱贫攻坚的做法”交流对话沙龙上,民和县作为三个受邀县区之一,向世界交流分享了脱贫攻坚经验,付出异常艰辛,成果实属不易。
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理念,倾心倾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各项民生资金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73%,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坚持把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民生领域的关键基础,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和医保基金风险防控走在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全面落实“保就业”措施,切实加大拉面产业提档升级,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市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坚持公共服务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发展,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持续发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持续推进市属学校改扩建和环境提升工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城乡,海东教育事业重振辉煌的基础持续夯实。深入实施健康海东战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第一人民医院提档升级、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两个全覆盖,群众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注入了动力源
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关键一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各项改革蹄疾步稳,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呈现出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实现“四级四同”。纵深推进“多证合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公共交通站运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海东农商银行成功创立,全市金融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金融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加快成果转化,我市青海中钛青锻装备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持续提质提效。
我们深入推进开放战略,积极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外向型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中国(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深入实施,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物流体系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持续完善。深化与无锡、合肥等地合作交流,在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诸多成果。创新招商引资,加大项目跟进力度,“青洽会”等重大招商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海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海东之治开启了新境界
常委会始终坚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丰富海东地方治理生动实践,打造了一批海东样本,创造了海东经验。
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治理,动员引导宗教界人士广泛参加春秋两季百万人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实现了维稳敏感节点和重点管控人群活动全覆盖,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推动加强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紧紧把住“接纳”和“融入”两大重点,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称号,树起了海东新典型。稳妥有序推进“三化”治理,民族宗教工作始终沿着中国化方向健康发展。隆重召开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动员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面开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新征程,推动海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平战结合,认真抓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依法严惩了一批涉恶犯罪分子,集中整治了一批重点行业领域乱点乱象,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注重源头治理,持续丰富“枫桥经验”海东实践。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全市信访量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移风易俗地方性法规《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高额彩礼、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的法治“笼子”依法全面扎紧,树立了文明海东新样本。扎实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成为近两年全国地级市信用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从严治党锻造了主心骨
常委会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市上下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管党治党水平全面提升,得到了省委、省纪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全面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全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学习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议题,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万人在线”等载体平台,着力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专家学者作辅导常态化,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回头看”,各类问题全面整改落实。继续开展“初心为民·实干海东”专项行动,挂牌运行9个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全省“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在循化红光村揭牌,为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了样板。积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市网信系统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筑牢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护网。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推动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先后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4个,全市1587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巩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引领工程,被评为2020年全省优秀党建项目。创新打造“六融”工作法等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全市65个社区全部升级打造党群服务中心,软硬件全面提升。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积极稳妥推行“一肩挑”,全市1654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圆满完成。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惩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率先出台《海东市党委(党组)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责任清单》,明确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18项具体任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扎实开展群众身边微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创新开展民生领域“主动说清”行动,各行业各领域实现巡察全覆盖。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和全市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持续释放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大力支持全市乡镇纪委“三化”建设,管党治党持续向基层延伸。在中央纪委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座谈会上,海东作为全国参会的三个地级市之一做了交流发言,“海东经验”得到了中央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条例》,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脱颖而出。持续开展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和实践交流,领导班子配置持续优化。持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加强澄清正名工作,强化正向激励,敢担当、善作为成为新时代海东干部的鲜明特征。
在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过程中,常委会着力加强党对人大、政府、政协、统一战线、群团组织、武装工作的领导,支持各方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巩固发展了团结一致的政治局面。同时,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努力为全市做好表率。各常委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扎实履行分管领域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带头深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一线解决问题,带头推进重点工作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带头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的各项任务,促进了海东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在挑战中勇担使命,在压力下催生动力,在困境里破冰前行,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四大班子和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海东日报记者 李富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