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尕桑才让)自2018年全省启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工作以来,海东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县、乡、村四级共同发力,切实扛起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工作的主体责任,把示范试点村建设作为探索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重要举措,有条不紊推进了2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的建设,共投入专项资金1.22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35亿元,全面提升了示范试点村“五大振兴”工作。
海东按照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推广复制的思路,结合示范村的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项目,高起点、高质量推进了2018年确定的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通过创新实践、合力攻坚,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联接带动作用,成功打造了一批集民俗文化、观光采摘、生态休闲、花海体验、现代农业为主的“旅游+农业”产业,共创造就业岗位1360个以上,就业农民年平均收入达到1.84万元,示范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增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建引领日益强劲,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成为业兴人和、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新农村,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典型。
同时,把产业兴旺作为示范试点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加以推进,2019年确认的4个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投入专项资金2280万元,整合资金7481.59万元,培育打造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并采取了“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精准用好国家投资和项目整合资金,大力推动示范试点村水、电、路、渠、网、污水管网、入户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夯实了示范试点村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示范试点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主抓手,海东在推进2020年确定的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中,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整合部门资源,找准短板弱项,策划配置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贮藏、旅游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等设施,引导农旅融合模式,着力培育地域特色鲜明、创业环境活跃、产业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型产业体系,成为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今年,海东市将投资3800万元聚力打造乐都区碾伯镇下寨村等6个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较好、发展优势明显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全力培育下寨村“湟水河畔、百年梨园”梨文化、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峡口村禹王峡和土族“纳顿”文化、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魏家堡村特色种养业、互助县南门峡镇磨尔沟村农旅融合、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秀美黄河风貌文化、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下村红色旅游文化等地域特色明显的品牌,通过乡村旅游的辐射带动,增强果、薯、菜、畜、劳等主导产业发展实力,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力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提升效益,打造生态农业、采摘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示范试点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示范村发展目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