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尕桑才让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海东作为青海省农业大市,将如何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做好新时代农业工作,答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呢?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保秀萍。
记者:海东农业农村系统是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推动创新理论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
保秀萍: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节点,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农业农村系统第一时间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通过反复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深刻领会两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从政治高度认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非凡成就,进一步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使命担当,扛稳粮食生产重任,全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强调,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您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海东将怎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秀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立足海东实际,我市农业系统重点做好“保稳、提质、增效、促销”四篇大文章。一是做好“保稳”这篇文章。重点是突出稳粮保安全、稳产保供给两个核心。努力使“非粮化”、撂荒地、闲置废弃设施温棚集中整治等举措形成常态化,全面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力保全市粮、油、菜产量分别达到52万吨以上、12万吨以上、71.3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分别稳定在7.79万吨、0.85万吨、6.53万吨,使海东成为全省主要农畜产品的稳定供给地。二是做好“提质”这篇文章。重点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业质量两个关键。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大济湟等重点项目,突出种业、蔬菜产业、养殖业三个重点,提高产业质量,建设马铃薯杂交油菜高原制繁种基地、万亩菜薹供港蔬菜基地和10万头(只)“西繁东育”牦牛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做好“增效”这篇文章。紧扣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这个总导向,坚持绿色增效、绿色惠农。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两减”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努力提高全市残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农(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积极探索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四是做好“促销”这篇文章。突出抓好育品牌、推品牌两个重点。在育品牌上,主抓“黄河彩篮”“河湟硒谷”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青稞产业,进一步延伸链条,提高附加值。在推品牌上,打造平台,扩大合作,增进交流,全力促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输出。通过连续举办农展会、推进青海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促全市特色品牌农畜产品“走出去”。
记者: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海东将如何高质量完成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保秀萍:从海东实际出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总抓手,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是总路径。今后,我们将切实肩负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海东使命,在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做排头兵、先行者。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构建河湟特色现代农业体系,打造全省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菜篮子”工程主战场、“西繁东育”承接地、高原杂交油菜和脱毒马铃薯制繁种基地、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支撑,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规模经营水平,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抓好乡村建设和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完成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五个新海东”建设贡献“三农”力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