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通讯员 冶一鸣 报道
“大家进来尝一尝化隆拉面,牛肉汤底浓郁,拉面筋道,保证你们吃了忘不了……”一声声吆喝从柬埔寨金边的一家“化隆拉面馆”中传来。
吆喝的人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则塘村村民马海清,由于不会当地的语言,他一边用普通话吆喝一边用手比划拉面的动作,引得当地过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并进店品尝。
2018年年初,位于柬埔寨的一家“化隆拉面馆”正式开业,这也是群科籍拉面馆经营者到柬埔寨经营的第一家拉面馆。马海清清楚地记得,开业当天,160平方米的店里挤满了前来品尝的当地人。“虽然之前也做过市场调研,但根本没有想到会这么火爆。不过我要是柬埔寨人,肯定也会来尝尝鲜。”马海清说。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选择到柬埔寨开拉面馆时,马海清打开了话匣子。“当时的我很想拼出一番事业来,听说群科镇的几位拉面馆老板要去柬埔寨考察市场,我也跟着去了,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又是打听,又是实地考察,最后做出了在柬埔寨开店的决定。”
马海清说,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家拉面馆,单是群科籍的也有上千家了,而柬埔寨市场环境很适合经营拉面馆,当地人对拉面也十分喜爱。除了走出国门挣钱的愿望外,马海清更加想把拉面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知道“拉面小镇”。
回想起刚出国时候的困境,马海清的第一句话就是:“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党和政府都帮我一一解决了。”如今,马海清在柬埔寨的拉面馆生意火爆,一年的收入达90万元,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海清觉得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
和马海清一样,马木汗买一提到出国务工的经历就乐得合不拢嘴:“以前都不敢想这辈子能出国,现在跟着我们村的拉面老板去泰国挣钱,也确实付出了很多,但是一想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就已经很满足了。”
马木汗买是则塘村的一名脱贫户,因家中缺乏劳动力,生活的重担压到了他一个人的肩上,在周边打零工就业只能挣些零用钱,没办法翻新房屋,像其他人一样让家人住上新房子。马木汗买的生活困境被同村的拉面店老板李军军看在眼里,今年1月,李军军在泰国曼谷的拉面馆正式营业,他带着马木汗买来到泰国,正式开始了国外务工的生活。
在化隆拉面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无数像李军军这样的拉面店老板充分发挥“亲帮亲、邻帮邻”的作用,手把手教员工拉拉面,让他们学习技术。现如今,经过大半年的练习,马木汗买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拉面匠了,月薪也高达1.1万元。
化隆拉面能够走出国门的背后,是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和推动。
近年来,化隆县群科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拉面人走出省门、国门,针对省外务工3个月以上的务工人员落实省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44.6万元。截至目前,群科籍群众在柬埔寨经营拉面馆的达到30人、脱贫户务工人员5人;在泰国经营拉面馆的达到20人、脱贫户务工人员5人,人均收入达1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