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讯(记者 尕桑才让 通讯员 李积善)2月26日,海东市正式启动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活动。此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海东市紧密结合市情农情,印发了《2024年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学两抓三促”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时间安排、进度要求和保障措施,加强了工作调度、上下衔接、条块联动等推动措施。
千名干部下乡活动期间,市委成立6个督查组,分县区对全市干部下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面上督查,切实推动下乡干部牢记职责任务,注重真抓实干,切实把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地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据了解,今年的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以“一学两抓三促”(学政策,抓衔接、抓增收,促生产、促和谐、促振兴)为主题开展。驻村工作组将深刻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总要求,进村入户讲好“政策话”“鼓劲话”“地方话”“暖心话”,把接地气、冒热气、动真情的话说到农民心坎上,让党的强农富农惠农好政策顺畅抵达基层、深入人心。密切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群体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严密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坚决落实地震灾区有效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排查监测“三覆盖”、帮扶举措“十到位”各项要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解决。逐户制定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认真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持续做优青海拉面、河湟青绣、互助家政、祝福平安等特色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稳妥推进地震灾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城乡环境绿化美化等涉农项目建设和后期管护时,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充分吸纳本地群众就业,增加群众就近务工收入,提振灾区群众恢复重建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深入开展支农帮扶活动,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调运、储备、下拨和畜牧业生产、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保证春耕生产所需。大力宣传撂荒地复耕复种、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等相关政策,广泛动员群众主动开展整治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依托农村优势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把“土特产”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富民强村产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村“两委”选好产业项目,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做大优质产业基地规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要求,深入开展农村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帮助村社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推进农村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强化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及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保障农村安全有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大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治理力度,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海东市驻村工作组将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干部“领头雁”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驻村工作队生力军作用,因地制宜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庭院经济、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积极引导挖掘培育土专家、田秀才、乡村工匠、产业带头人、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乡村人才,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深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协助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庄清洁活动、绿化美化家园,帮助村“两委”建立村庄环境整治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和谐“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