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报道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9%,同比提高2.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2,同比改善1.4%,达到历史最优值;黄河出境大河家断面、大通河出境峡塘断面水质保持在Ⅰ类,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连续两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在全省八个市州2021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二、2022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刚刚过去的一年,海东市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抓好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再续山青水绿天蓝的生态新篇章。
“五源齐控”治理大气污染
“感觉海东的空气越来越好。”春光明媚,祁明和众多晨练的市民一样,早早就来到了海东市乐都区三河六岸湿地公园。别看祁明只有三十来岁,但他坚持晨跑已有十几年了。以往他喜欢到郊区乡下晨跑,觉得只有乡村的空气好,适合跑步锻炼,现在晨跑的路线基本选择在乐都主城区的湟水河沿岸,在他看来,现在城里的空气质量和乡村一样好。
赢得市民对空气质量赞扬的,是海东市持续推进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去年,海东市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扬尘源、燃煤源、移动源、工业源、其他面源“五源齐控”,狠抓城市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防控,开展重点区域建筑工地巡查检查和重点项目驻场监管帮扶,拆除乐都区、平安区高污染禁燃区内的经营性炉灶80余台,淘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燃煤锅炉83台136蒸吨,完成16蒸吨燃煤锅炉“煤改电”。
为有效防范大气面源污染,海东市开展了1463户电暖炕改造、118家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督抽测、101辆柴油货车入户抽测工作,推动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积极推动铁合金行业深度治理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组织全市铁合金企业赴乌兰察布市考察铁合金行业环境治理工作,督促指导铁合金企业开展定点浇铸烟气收集、全封闭料棚等改造,全面加强秸秆焚烧管控。
经过大力治理,去年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9%,同比提高2.5%;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2,同比改善1.4%,达到历史最优值。
为达到空气质量的长效化治理,去年,海东市交通运输局建成辖区机动车维修机构(M站),实现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动联动和信息闭环管理;乐都区积极发展绿色企业,培育绿色工厂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化隆回族自治县加大扬尘和污染物排放治理,完成2家碳化硅企业升级改造和新材料生产线优化升级,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市第一。
统筹推进“三水治理”
“去年,我市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过去,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祝凤甲说。
污水处理是水环境保护的一道重要防线,去年以来,海东市不断加强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督促运营单位有效应对进水水质、水量和气候变化对处理效果造成的影响,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规范运行。与此同时,全力推进省生态环境厅暗访督查、省委湟水河专项巡视问题整改,加快全市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建成循化县污水处理厂和化隆县巴燕镇污水处理厂扩容、群科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等项目,水污染物指标明显下降。
河流不是一地“固定资产”,它的流动性也决定了水环境治理的难度。为此,海东市去年持续加强与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甘肃省兰州市上下游的联防联控,签订了《关于湟水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上下游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实施联合巡查、联动执法、污染共治、信息共享,努力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模式,全力共护“母亲河”。
此外,积极谋划申报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统筹推进管网建设改造、污水和污泥处理能力提升,年内申报入库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4个,下达中央及省级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9亿元。在持续推进入河排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中,还完成了507个湟水河入河排口整治和135个黄河入河排口溯源监测,积极推进358个重点支流入河排口溯源监测和非排口国家认定工作,并编制完成沙塘川河、巴燕河“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水不但孕育了生命,还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健康、干净的水源涉及千家万户。为此,海东市不断巩固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坚持常态化监管,开展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重点湖库污染防控专项检查,全面完成了全市各县区地下水限采区划定、公告及备案和全市“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百吨千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全市20座小水电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民和县积极推进湟水河河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投入县级财政资金更新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损坏老旧及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设施设备,湟水河流域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去年,海东市黄河出境大河家断面、大通河出境峡塘断面水质保持在Ⅰ类,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7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30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占比100%。
向土壤污染“宣战”
“今年的紫皮大蒜长势不错,肯定是个丰收年。”面对一垄垄碧绿的蒜苗,乐都区高店镇河滩寨村蒜农逯甲章面露笑容。据他介绍,为了确保大蒜的品质,现在在大蒜种植中农户们基本不打农药。去年以来,乐都区聚焦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把净土保卫战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基础,系统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保持“双零增长”。
乐都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只是海东市土壤治理的一个缩影。
去年,海东市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土壤风险管控,深入开展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2022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核算工作,对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组织开展了4次监督检查;开展矿山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2023年全市重金属排放量保持零增长;积极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对全市13个自然保护地“绿盾”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
值得关注的是,海东市还启动了核心区“无废城市”建设,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推进会,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持续强化与检察院的联动机制,聚力解决检察建议中指出的问题,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病死畜禽污染防治专项监督检查,有效防范土壤环境污染风险,土壤环境持续保持清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守牢生态安全防线
“生态环境保护重在提前预知预判,不断加强监测监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据祝凤甲介绍,去年海东市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推进精细化管理,紧盯国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重点对污水处理厂排水重点因子开展手工监测336次,对湟水河流域敏感区段加密开展手工监测,累计获得864项监测数据。
与此同时,开展l64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371次,受理办结生态环境信访94件,办结率达100%。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以专项执法、突击检查、联合执法、非现场执法为新型监管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累计开展各类专项检查10余次,选派生态环境系统执法人员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大气帮扶与监督活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拍摄,并在岁末年初、“两会”、节假日、汛期等期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现场检查和线上调度企业3169家次,发现安全隐患39处,整改率达100%。
在此基础上,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惩治。据了解,去年,海东市立案环境违法行为51件,下达处罚决定46件,罚款金额570余万元,移送公安3件,立案数量和处罚金额为历史最高,完成6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达139万元,完成3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生态修复验收。
祝凤甲表示,今后,海东市将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统领,以生态海东建设为抓手,以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主线,坚持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生态环境督察执法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东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