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讯(记者 邓成财)今年,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将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六大工程”、抓好“六个重点”、开展“六大行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为全力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互助县实施种业振兴工程、规模化基地培育工程、“互字号”品牌打造工程、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工程、高标准农田集中打造工程、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程,使农作物良种制繁种基地规模稳定在6666.67公顷以上,完成各类蔬菜和草莓育苗1亿株以上,推广“八眉猪”商品仔猪1.5万头、“海东鸡”良种鸡苗1万羽以上,争取备案“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1334公顷以上。建成威远镇白崖村“寿光模式”设施蔬菜产业园,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链条发展。加快推进引大济湟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牢牢守住6.02万公顷耕地保护红线,播种各类农作物6.4万公顷以上。积极抢抓全省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机遇,提档升级卓扎滩、油嘴湾等乡村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生态田园游、乡村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为全力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互助县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统筹整合临时救助、低保、社会救助等帮扶力量,织密扎牢致贫返贫风险防控“安全网”。健全利益联结“一本账”,开展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排查调整行动,切实发挥产业类项目联农带农富农效益。下好项目建设“一盘棋”,严格按照省市财政衔接资金支出时序要求,督促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进度,按期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打造产业发展“一条链”,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精准谋划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好“百企联百村”强村工程。绘好试点打造“一张图”,围绕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领域,差异化打造塘川镇汪家村、巴扎乡柏木峡村等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切实发挥试点村“试点先行、典型引领”效益。守住群众增收“一条线”,通过产业发展、收益分红、政策帮扶等措施和阶段性助农增收行动,牢牢守住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全体居民收入增速的底线。
互助县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生态治理行动、基础设施提质行动、净美互助行动、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目前,高水平编制汪家村等5个村庄规划,整村推进居住条件改善工程3100户,实施燃气进村入户2000户,高标准建设高原美丽乡村30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探索推行田长制,严格“三区三线”管控,巩固提升祁连山南麓互助片区生态环境整治成果,按期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和苗圃退耕进山。争取开工建设威南公路,升级改造农村病害道路110公里以上,实施好丹麻镇泽林村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提升等项目,改造农村人饮管网115公里以上,聚焦“环境整洁美、文化生活美、绿色生态美、文明风尚美、安全和谐美”的目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海东市移风易俗工作条例》,规范建设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服务室,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治理专项行动,全力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同时,聚焦农牧民住房、地质灾害、农机作业、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