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民和县】覆膜麦田绘出夏收好“丰”景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民和县】覆膜麦田绘出夏收好“丰”景
发布日期:2024/8/8 11:17:04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我今年种植的100多亩地膜小麦长势好、穗头大,再过半个月就要开镰夏收,估计亩均单产要比常规种植的小麦高出三四百斤。”近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原先锋村的山梁上,种植大户张光忠指着不远处一片泛黄的麦田说道,眼神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

张光忠所说的地膜小麦,是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国家乡村振兴产业政策支持下示范推广的小麦膜侧沟播、覆膜穴播单产提升项目。简单说就是在膜垄两侧沟播种植小麦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据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邓锋震介绍,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模式实际上就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沟播相结合的一种耕作模式,具有良好的集雨蓄墒、增温保墒、增光通风等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分糵,延长穗分化时间和灌浆时间,增加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让小麦增产。

邓锋震告诉记者,2023年,民和县农业部门在地处干旱浅山地区的转导乡建立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千亩试验田,经夏收测产,膜侧沟播小麦亩均产量达370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小麦对比试验田亩均增产122公斤,增产明显。

基于明显的增产效应,今年,民和县充分发挥县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示范推广种植膜侧沟播小麦666.6公顷、覆膜穴播小麦266.6公顷。

在先锋村,种粮大户张光忠的6.67公顷膜侧沟播小麦丰收在望,从穗头大小到穗粒数目,与常规种植的10余亩穗小粒少的小麦对比田形成明显的差异。张光忠告诉记者,今年种植的膜侧沟播小麦亩均单产预计能达到350多公斤,而常规种植的小麦即便是长势最好的田块,预计单产最高也超不过200公斤。

在转导乡酒坊村干旱山头上的麦田里,种粮大户赵田宝、鲍相东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抢收,大型联合收割机“哒哒哒”地穿梭于金黄色麦浪中。“感谢党的惠农好政策,膜侧沟播小麦、覆膜穴播小麦的大穗头,拿在手里都感觉有分量。”赵田宝、鲍相东从膜侧沟播小麦麦田里拔出一把麦穗,递给在场的邓锋震看,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俩在酒坊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膜侧沟播小麦26.67公顷、覆膜穴播小麦23.33公顷,从收获情况看,覆膜穴播小麦亩均单产能达到400余公斤、膜侧沟播小麦亩均单产不低于350公斤,至少比常规种植的小麦亩均增产150余公斤。”看着沉甸甸的麦穗和饱满的麦粒,鲍向东高兴地说,种了多年的庄稼,没想到干旱山头上也能种出七八百斤的小麦单产,农业科技的力量真不可小觑。

“目前,我们正在对膜侧沟播小麦、覆膜穴播小麦、常规种植小麦进行采样测产,最终测产数据尚未出炉,但根据长势初步预测,今年浅山干旱山区推广的膜侧沟播小麦、覆膜穴播小麦亩均单产均不低于350公斤,但常规种植的小麦亩均单产200余公斤,增产优势十分明显。”在膜侧沟播、覆膜穴播麦田里,邓锋震掂量了一下穗头分量如是说。

地处青海东部门户的民和县是青海农业大县,黄河、湟水河穿境而过,孕育出了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有着“瓜果之乡”的光环。但不可否认的是,全县4.42万公顷耕地中六成以上耕地却在干旱山区。

为了打破干旱山区“广种薄收”的被动局面,民和县着力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下功夫、谋出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旱涝保收的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模式,让“拉羊皮不沾泥”的干旱山区种出了千斤亩产,成为干旱山区粮农眼里的“神奇庄稼”。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