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祁鑫 摄影报道
这几年,每逢夏季,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胡家村里,都有成片的百合花绽放。
7月30日,记者走进胡家村,连片郁郁葱葱的田地里,黄澄澄的百合花在阳光下分外绚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蜜蜂在花丛中起舞,美不胜收。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其中挪动,悉心照料着地里的“致富花”。
“前两天下了雨,地里杂草丛生,今天来除草,看这长势,今年是个丰收年啊,种植百合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胡家村村民肖庆元告诉记者,他家从2019年开始种植百合,现在有10多亩,每年能有10万元的收入。这几年家里还盖起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胡家村的百合种植户里,肖庆元算是新手,而白生旭则是村里最早的一批种植户之一。
和村上的许多人家一样,白生旭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地都是种点小麦、玉米之类的粮食作物,收入很一般。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在甘肃种植百合的老板,经过一番咨询和考虑后,白生旭回到老家。
“当时我了解到,百合种植的环境要求凉爽且阳光充足,刚好我们这里的环境也适合百合生长,我就袖子一撸,琢磨着种了起来,这一干就是8年。”回忆起种植百合初期的那段日子,白生旭告诉记者,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他对于百合种植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没经验、没技术。为了种好百合,白生旭除了每天往地里跑,其余时间就到处搜集百合种植的书籍、网站,还经常去外地的百合种植基地参观学习。
皇天不负苦心人。3年后,白生旭种植的第一批百合成功上市,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也为白生旭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在之后的几年里,白生旭和村民商谈承包了土地,从最初的4亩发展到了如今的7.3公顷。
“百合种植是3年一茬,今年我从村民手里又流转了3.3公顷土地来种植百合,现在种植百合共计7.3公顷。”白生旭说,他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希望到时候能够带上乡亲们一起挣钱。
问到百合的销路时,白生旭告诉记者:“村上刚开始种植百合的时候,大家的销路不畅,驻村第一书记王浩忙前忙后帮我们找销路。这几年销路打开后,我们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成熟后就有人来收购,很快就卖完了。”
记者了解到,在胡家村,像肖庆元和白生旭这样的百合种植户共有16户,全村百合种植规模达12公顷,今年能采挖的有2.7公顷,产量有望突破6万斤,年产值超过120万元。
花开顶端,果藏泥土。近年来,胡家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立足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百合种植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百合种植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像栽种、日常管护、采收等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采挖人数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20人次,一天下来也能有100元的收入。这些百合对我们来说是埋在土里的金疙瘩。”王浩望着连片的百合脸上满是笑意。他告诉记者,目前村上已经做了实地调研,准备申请项目,将以土地流转、村民就近就业为突破口,把闲置资源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扩大百合的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村级合作社收购加工销售模式,走出一条增收新路子,让百合真正变成农民致富的“致富花”。
在胡家村,每一株百合都正在沐浴着阳光雨露,吸收着大地精华,绽放出令人陶醉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