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秋收时节,看民和大地“丰景”如画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秋收时节,看民和大地“丰景”如画
发布日期:2024/10/23 14:47:28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秋风飒爽,岁稔年丰。眼下,正值秋收的好时节。

摘苹果、挖土豆、掰玉米……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各乡镇,当地农民群众正忙着秋收。站在高处眺望,土豆饱满、玉米丰硕、瓜果飘香,构成了一幅幅秋收的美丽画卷。

北山处处好“薯”光

金秋十月,民和县北山乡境内仿佛被大自然涂上了一层璀璨的金黄色彩,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北山乡马铃薯种植地,阳光倾洒在广袤的土地上,为一颗颗饱满的马铃薯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田间地头,村民熟练地操作着小型农机,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马铃薯从山地的泥土中翻滚而出,散发着大地的芬芳和生命的活力。

村民们弯下腰,双手敏捷地将马铃薯捡拾到麻袋里。他们动作娴熟而高效,一筐筐、一袋袋马铃薯整齐地排列在田间,仿佛是一座座丰收的小山丘。

民和卡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维英,是一位朴实而坚毅的农民企业家。自2000年北山乡易地搬迁以来,他毅然决然踏上了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的道路。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勤劳的双手,周维英将自己的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如今,他共种植了20公顷土地,其中三分之二种了马铃薯,品种是民薯2号。

为确保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周维英精心挑选种子,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在田间地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今年,他种植的马铃薯喜获丰收,每亩产量达到1500公斤。从10月7日开始,他就带领村民投入到紧张的收获工作中。

由于种植地处于山地,只能用小型农机将马铃薯挖出,再由人工拾取到麻袋里。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周维英从不抱怨,始终坚守在田间,亲自指挥着每一个环节。

在销售方面,周维英也有着自己的渠道和策略。一部分马铃薯作为种子被收购给甘肃省的客商,另一部分由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收走。现在马铃薯的收购价格为5角钱一斤,虽然价格不算很高,但稳定的销路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下转02版)(上接01版)

为了加快收获进度,周维英雇了周边的村民帮忙,每天需要15个人,工资在130元至200元不等,不仅自已实现了增收致富,还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了北山乡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在牙合村的民和鑫隆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小周也在紧张忙碌着。他介绍道:“我从2011年开始种植土豆,从最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400亩。与周维英不同的是,我的土豆大多都是作为商品薯出售。”

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成杰表示:“近3年来,民和县种植土豆面积达10万亩,主要推广民薯2号、青薯9号和青薯10号三个品种,目前进入收获阶段。为了助力北山乡土豆产业发展,我们中心提供了优质的原原种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原原种确保了土豆的优良品质和高产量潜力。同时,我们的技术团队深入田间,为种植户们提供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的技术指导,为北山乡土豆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北山乡马铃薯产量可观,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合作社的积极参与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有力支持,共同推动了北山乡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玉米收获好“丰”光

在民和县,提起秋收,玉米在这些年里始终稳稳占据着全县粮食作物的重要部分。

眼下,民和县全膜玉米大面积成熟,进入采收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全面开启收割工作。

驱车从川官公路驶过,公路沿线两侧的农户场院、庭院檐下,整齐堆放的玉米棒子金光灿灿,成为村子里最亮丽的风景。

站在民和县核桃庄乡排子山上放眼远望,目光所及都是成片的玉米地,此时的玉米已经成熟,原本翠绿的玉米杆逐渐被一片金黄所替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丰收的光芒‌。

“今年年景好,雨水多,玉米长得都很壮实,每亩地能够收获1400斤到1500斤的玉米粒。”看着眼前金灿灿的玉米粒,种植户李承续笑着说。

2021年,李承续在老家大面积流转土地,并成立种植合作社,开始了规模化种植。

“刚开始种地的时候,我大部分种的都是玉米,用的我们当地人一直用的覆膜种植的办法,只要不是过于干旱的天气,每亩地的产量都能有1000斤以上。”李承续说。

地处青海东部门户的民和县,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都在干旱山区,“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长期制约着山区农业的增产增效。可如今,在“拉羊皮不粘草”的纯浅山干旱山地上种出亩均千斤的产量,并跻身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靠的便是一张薄薄的农膜——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这几年我的玉米每年都卖给养殖户作饲料,原本无人问津的玉米秆也有了大用途。等玉米收完后,这些玉米秆我都会用饲草机粉碎打包储存出售,到时又是一笔收入。”李承续说。

规模化种植,与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和优良的种子一样重要。

在这几年里,李承续除了试种一些新的玉米品种外,还先后尝试了玉米黄豆套种、小麦膜侧沟播栽培等一批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广的种植模式。

“今年我一共种植了400亩的玉米,其中两百亩进行了玉米黄豆的套种。”李承续说,今年玉米黄豆的套种让他在确保玉米不减产的同时,还有了黄豆额外的收入,明年他打算继续使用套种种植玉米,并扩大种植面积。

逐步扩大的规模化种植和雨后春笋般的合作社在提高全县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为许多当地人提供了务工机会。“我们家里也种了几亩地,平时家里事情多,没有办法去外面打工,所以在合作社里打打零工,干一天有一天的收入,补贴家用很不错。”正在李承续的玉米地里收玉米的村民李召兄说。

近年来,民和县坚持稳面积、提品质、增产量并重,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在良种、农技等方面持续发力,引进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今年打造玉米大豆套种万亩示范片1个、膜侧小麦新技术推广万亩示范片1个,马铃薯百亩示范片30个,不断引领全县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苹果丰收挂满枝

民和县不仅是海东市重要的粮食基地,也是有名的“瓜果之乡”。

果树郁葱,苹果满枝,成熟的苹果似一盏盏小红灯笼,挂满枝头,果园里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采收的身影,目光所及皆是丰收的喜悦。

走进民和县隆治乡白武家村的果园里,苹果树漫山遍野,红硕的果子满枝头,个个色泽鲜艳,香气扑鼻。村民正在果园里忙着取套、采摘、装箱。

“我家在这片垣上有5亩多地的苹果树,从国庆前后苹果就开始逐渐采摘了,其中一部分苹果在采摘时由外面的商贩统一收购,部分藏在自家的地窖里,春节前后再进行销售 。”村民武长明说。

白武家村的苹果种植距今已有30年的历史了。2000年以后,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进一步打通了销路,果农们开始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并积极引进新品种,当地的果树也开始被大规模种植。

在不远处的李家村苹果园里,村民晁金玲正在自家的苹果树下仔细观察着苹果的色彩变化。

晁金玲家有大概0.4公顷的苹果树,主要有红星、富士、黄元帅等多个品种,每年树上结出的苹果是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和白武家村比起来,相邻的李家村果树种植历史则要稍晚一点儿。

10多年前,李家村村民逐渐发现自己的西瓜地在连续种植后,开始出现瓜秧死亡的现象,于是,村民开始转移西瓜的种植土地,而在原本的沙地上种上了果树。经过多年的生长,这些果树如今正值盛果期,成了全村除西瓜外的又一特色农产品。

“国庆前,我们刚刚把苹果上面的套袋去掉,这半个多月让苹果接触太阳,品相能够更好些。”晁金玲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结的苹果和去年相比少一点儿,但是长得都很好,今年苹果价格也不错,过几天采摘售卖,应该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地处低位浅山地区的隆治乡,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以来都以盛产软儿梨、苹果、西瓜等水果而闻名,在民和县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近年来,隆治乡种植的苹果因为品质高、颜色好、口感酸甜,逐渐在周边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富则农村富。苹果产业作为隆治乡一张亮丽的名片,在照亮农民致富之路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动力。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