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变身”湿地公园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变身”湿地公园
发布日期:2025/8/19 15:08:47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海东日报记者 周晓华 朱得君 摄影报道

在位于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河西村的乐都区污水处理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干净整洁的污水处理厂里,智能大屏实时跳动着水质数据;草木葱茏的人工湿地中,禽鸟嬉戏觅食……

这生动场景的背后,是乐都区以“智改数转”赋能污水治理、以生态匠心打造湿地乐园的创新实践,更是高原小城用科技与自然对话、用绿色书写发展的生动答卷。

“污水处理厂竟能如此干净?闻不到异味,满眼都是绿树,简直像个小公园!”初次走进乐都区污水处理厂的人,总会被眼前的景象打动。

作为城市的“人工肾脏”,污水处理厂肩负着净化生活污水、守护流域生态的重任。乐都区污水处理厂自2015年7月开工建设,2017年5月通水投运,不仅是青海省首个PPP项目,更以日处理4万吨污水、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的硬核实力,被财政部评为国家示范项目,成为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

走进污水处理厂中央控制室,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进出水量、污染物浓度、设备运行参数等上百项数据实时更新,如跳动的“脉搏”时刻反映着污水处理的全流程。工作人员紧盯屏幕,通过自动化监控平台,可随时掌握全厂设备运行状态,实现精准调控。

近年来,乐都区污水处理厂通过“提质增效”“智改数转”等系列举措,持续加强污水管网改造,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逐步构建起高度数字化的运营管理体系,科技的赋能,让这座污水处理厂真正成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态单元”。

“污水处理厂”与“湿地公园”听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乐都区污水处理厂人工尾水湿地公园里却能将它们融为一体。在乐都区生态蓝图中,一场更富诗意的“生态接力”正在上演——尾水人工湿地,成为连接污水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键一环。

近日,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公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贵客”,数十只凤头鸊鷉、骨顶鸡在水面嬉戏觅食,时而潜入水中捕捉鱼虾,时而振翅掠过水面,为这片人工湿地增添了灵动生机。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滩,别说鸟了,连草都长不好。”当地村民感叹,谁能想到,昔日的废弃滩,如今成了禽鸟栖息的乐园。

如今的人工湿地,水草丰茂,澄澈的尾水缓缓流淌,岸边草木葱茏,成了万千生灵繁衍生息的乐土,翅影波光里涌动着自然生机。

从荒废滩涂到生态乐园,乐都区尾水人工湿地的蜕变,不仅是青海生态保护和治理的“范本”,更成为全省重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它以“小微湿地+”的创新模式,将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有效传递生态治理接力棒,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更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

眼下,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二期工程正在进行项目收尾工作,部分水生植物已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二期项目是一期的扩建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2024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进度已完成90%。”乐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办公室干部边泰山介绍道。

作为湟水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关键一环,乐都区尾水人工湿地二期工程不仅将提升尾水净化能力,更将进一步丰富湿地生态系统,为更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家园。

从智慧水厂的精准管控,到湿地乐园的生态蝶变,再到二期工程的接续发力,乐都区用实践诠释着“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这里每一滴净化的清水、每一声清脆的鸟鸣、每一片新生的绿意,都在诉说着科技赋能生态、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故事,更书写着高原小城以生态为笔、绘就惠民利民画卷的生动实践。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