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12345热线跑出服务“加速度”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12345热线跑出服务“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5/8/11 11:40:27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喂,是12345吗?我家小区门口的路灯坏了好几天,晚上走路太不方便了……”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城市的楼宇,海东市12345热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接线员熟练地接起电话,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记录着市民的诉求。这样的场景,一天要在热线平台上演上千次,而这条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线”,已成为能高效回应民生需求的“多面手”。

2015年热线刚设立时,10个话务座席是服务群众的主力,年均3万件诉求的处理量,常常让接线员们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转折发生在2023年,350万元的整合扩容资金像一场“及时雨”,让热线彻底“改头换面”:话务座席增加到20个,系统与省平台顺畅对接,15条非紧急类服务热线“合并同类项”,就连110报警平台也达成了端口互通与联动。当年,热线受理量就冲到6.9万件,比以往年均量翻了一倍多。

变化不止于“接得快”,更在于“渠道多”。2024年起,除了传统的热线电话和市长信箱,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渠道陆续上线,就像给群众开辟了“多条路”。无论是上班族在通勤时随手提交的诉求,还是老人让子女帮忙通过公众号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数据里藏着进步:2024年受理量13.6万件,较上年翻倍;2025年截至7月,8.2万件诉求的背后,是92.2%的接通率和91.2%的群众满意率,这些数字的提升,映照着市民越来越高的认可度。

规范管理让热线服务更精准高效。近两年,15条非紧急类服务热线整合并入,从诉求受理的流程到承办单位的考核,从接线员的服务规范到安全保密要求,都有了明确标准。以前偶尔出现的“问题转来转去没人管”的情况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踏实。就像有市民说的:“现在打热线,不光有人听,还能清楚知道问题啥时候能解决,心里亮堂多了。”

“海东快办”的推进,更让服务效率再上一个台阶。通过系统升级和手机App的开发,工单从“分级转派”变成“一键直派”,试点区域的办理效率比普通工单提升30%至40%。基层网格员也能主动上报辖区里的民生问题,实现“未诉先办”,让不少隐患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解决。

如今,热线与110的联动越来越顺畅,话务转接、工单互转成了常态,形成了紧急事找110、民生事找12345的默契。

从最初的“承载有限”到如今的“从容高效”,这条热线正在用不断地进步证明:它不仅是倾听民声的“传声筒”,更是解决民忧的“服务站”。未来,它还会继续带着这份温度,成为更多人心中靠谱的“解忧线”。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