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邓成财 通讯员 拜永基 雷有镜 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保家村,连片的贝母绿意盎然,长势喜人,村民正在种植基地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除草、施肥、检查病虫害,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以前农闲时没事干,只能在家干着急,现在在川贝母基地干活,每天都能挣到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 村民许迎璋手里麻利地打理着川贝母苗,脸上堆着笑感慨道。一旁的王有花直点头附和:“可不是,现在基地从播种、施肥到采收,每个环节都用人,跟着技术员学技术、忙农活,一年下来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番。” 川贝母是百合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川贝母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林川乡地处脑山地区,平均海拔 2600米至4345米,年降水量约550毫米,气候冷凉,这与川贝母耐寒、喜湿、怕高湿、喜荫蔽的生长特性高度契合,林川乡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看准这一优势,在保家村、水洞村建立了川贝母种植基地。今年,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成功流转30公顷闲置土地,基地每年可为当地村民提供3万人次的务工机会,支付劳务费用达300万元,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基地培育的川贝母凭借过硬品质成功叩开市场大门,远销省外,这一突破不仅让川贝母种植愈发响亮,更为当地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随着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中药材产业步入“品质提升—市场拓展—收益增加—规模扩大”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种植队伍,田间地头焕发出蓬勃生机。 林川乡将持续深耕川贝母产业,稳步拓展种植规模,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让中药材种植产业正逐步成长为林川乡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带动村民实现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