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民和县】跻身青海最适宜康养目的地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民和县】跻身青海最适宜康养目的地
发布日期:2025/9/9 14:29:12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海东日报记者 吴雨 摄影报道

近日,青海省气候中心发布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专题报告,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凭借“舒适日数多、海拔相对低、适度低氧”的独特优势,与西宁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同入选“青海最适宜康养目的地”。这背后,是民和县立足生态禀赋、深耕文旅融合、完善康养服务的多年实践,如今这座“青海东部门户”城市,正以“天路桃源·康养民和”的全新姿态,为海东市康养产业发展书写特色答卷。

1800米黄金海拔孕育康养沃土

民和县地处1800米上下的黄金海拔带,搭配30.18%的森林覆盖率、63.83%的草原植被平均盖度,造就了天然的“生态氧吧”。据青海省气候中心数据监测,民和县全年气候舒适日数显著多于青海其他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保持在18℃至22℃,冬季无极端严寒,加之适度低氧的环境,既避免了高海拔对人体的负担,又能发挥高原环境对心肺功能的调节作用,成为康养人群理想的“天然休养场”。

这份生态优势并非偶然。“十四五”以来,民和县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99万公顷、森林抚育1.48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514.63万株,建成史纳公园、G6高速民和出口景观大道等城市绿廊,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在乡村,松山原始森林9663公顷的林区内,506种高等植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夏季苍松挺拔、野花争艳,成为避暑康养的热门去处;天井峡、禹王峡等峡谷景观,以“奇、险、秀”的自然风貌,吸引着游客前来感受“峡谷康养”的独特魅力。

“以前总觉得康养应该去南方,没想到家门口的环境这么适合养人。”家住民和县川垣新区的退休教师马先生说,如今他每天都会去市民健身广场锻炼,周末还会和家人去桃花源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满眼绿色,心情和身体都越来越舒畅。”

自然人文资源赋能康养体验

“既能赏花海、泡药泉,又能看遗址、品民俗,这样丰富的康养之旅令我和家人非常满意。”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的游客王女士,刚结束在民和县的三天行程,便对这里的康养体验赞不绝口。在民和县,康养从来不是单一的“休养”,而是与自然景观、人文底蕴深度融合的“沉浸式体验”。

依托黄河峡谷、七里寺药水泉、七里花海等自然资源,民和县打造了一批生态康养景区。其中,七里寺景区的药水泉含有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七里寺花儿会”期间,上万名群众会在此畅饮药泉、对唱花儿,在文化体验中享受康养;七里花海景区则以“一心一廊五区”的布局,将花卉观赏、冰雪运动、药泉度假相结合,夏季可赏花避暑,冬季能体验冰雪康养,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人文资源更是为民和康养注入独特灵魂。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东方庞贝古城”,让游客能感受4000多年前的人类文明,其静谧的遗址环境也成为“文化康养”的特色场所;永录民俗博物馆内4000余件河湟民俗藏品,让游客在了解民俗文化的同时,放松身心;而土族“纳顿节”、回族“花儿会”等非遗项目,更是以热闹的节庆氛围、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康养过程充满文化活力。

“我们把‘文旅+康养’作为发展方向,就是要让游客在欣赏民和美景、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享受康养服务。”民和县文体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7个A级旅游景区、49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打造出海鸿国际文化旅游风情街等夜间文旅消费场景,2024年接待游客433.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2亿元,“文旅康养”正成为民和县的新名片。

专业养老体系筑牢康养保障

“在这里每天有人照顾饮食,还能做康复训练、参加手工活动,子女也放心。”近日,体验入住民和县老年养护院的李奶奶,对这里的康养服务十分满意。这座总投资5800万元的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模式由青海孝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设置300张床位,配备康复医院、认知症照护专区、智慧养老系统,是民和县专业康养服务的典型代表。

在康养服务体系建设上,民和县早已先行布局。以孝康养老服务中心为龙头,全县构建起“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1家社会福利中心、4所日间照料中心、13所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城乡,为128位集中供养老人、800余位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敬老幸福食堂”累计助餐超2万份,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适老化改造覆盖1198户家庭,通过安装扶手、配备护理床等,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全。

智慧化与专业化是民和康养服务的两大亮点。孝康养老服务中心开发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需求响应、健康数据监测、政府监管的闭环管理;老年养护院引入服务机器人,提供智能陪伴、健康数据采集等服务;全县312个村实现全民健身器械全覆盖,1034块体育场地、3个全民健身中心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康养需求,甚至吸引了省队运动员前来备战集训。

“我们不仅要让民和成为‘适宜康养’的目的地,更要让这里成为‘享受优质康养服务’的幸福地。”民和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民和县不断推进高品质养老服务社区建设,整合医疗、文旅、体育资源,让康养服务覆盖更多人群,“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让游客感受温暖,这是民和发展康养产业的初心。”

如今的民和县,正以生态为笔、文旅为墨、服务为纸,描绘着高原康养的新图景。从黄河岸边的生态美景,到非遗传承的文化盛宴,再到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这座“青海东部门户”城市,正凭借“最适宜康养目的地”的东风,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感受“天路桃源·和美家园,大禹故里·康养胜地”的独特魅力,为青海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民和力量”。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