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青绣”工坊全部复工复产 | |||||||
|
|||||||
时报讯(记者 陶成君)连日来,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非遗扶贫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非遗扶贫工作的不利影响,有力指导非遗工坊、“青绣”工坊稳妥有序复工复产。目前,我市“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已全部复工复产。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原材料储备不足、传统绣品绣制周期长、产品发货超过预售期等现实困难,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素隆姑和金盘绣工坊将工坊产业前景、产品质量、技艺应用与传承、年度业务指标等重要任务和目标予以量化,责任层层分解压实至工坊带头人和联系刺绣手艺人,以契约优化土族盘绣资源配置,落实生产目标任务激励机制,使工坊管理经营透明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绣娘持续收益、技艺持续传承。互助素隆姑工坊以“协会+公司+贫困户”“车间经济+炕头经济”的模式,与刺绣手艺人签订目标合同责任书,目前已完成订单成品6000余件,实现收入30余万元;互助金盘绣工坊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刺绣艺人通过在家复工、分拨复产的方式,先后为互助县五十、东沟、丹麻等乡镇的300多名土族妇女下发订单2000余件。疫情期间,绣娘们足不出户,靠着精湛的指尖技艺稳定增收近30万元,切实做到了技艺传承与赚钱养家两不误。3月7日,随着金盘绣工坊入驻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青绣坊”,进一步拓宽了“青绣”产品营销渠道。
与此同时,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圣驼工坊严格按照产品所需材料标准,定期上门送材料,做到不浪费、不减料,确保产品质量关,复工后抓紧赶制一批400余件的订单;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银龙工坊鼓励刺绣艺人居家防疫期间创作新作品,工坊河湟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朱二奴创作了“国泰民安”刺绣作品,以绣传声,为祖国祈福。 海东市各类工坊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民族传统手工艺特有优势,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学习传统手工技艺,提高内生动力,开展非遗产品加工销售、研发创新等活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