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在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朱宏任
(2011年7月14日)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明确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36号文还提到,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的能力。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这是至今为止在国务院文件中最有力和最具体的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布署和阐述。36号文件明确强调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信息化可以使中小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小企业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一,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广大中小企业,曾一度出现一批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导致停产,甚至关门倒闭,大量职工返乡后难以就业等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推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4万亿投入,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企业调整结构的措施,其中,推动信息化发展也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中国经济很快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从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企稳,到2009年、2010年基本上进入回升的轨道。但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还远未过去,虽然国际经济从最低点逐步走上缓慢复苏的轨道,但仍有很多情况难以把握。今年是金融危机以来极其复杂的一年。前段时间出现了欧洲债务危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最近意大利、西班牙出现了新的金融动荡,都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中小企业当前也遇到一些新困难。前一段有媒体报道,浙江温州出现企业“扎堆倒闭”的情况,受到各方面关注,也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针对中小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在国务院领导的指挥安排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小企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等会同各地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研,以进一步摸清中小企业遇到的新困难。
对一些媒体报道的“大规模倒闭”情况现在看来是言过其实了。文章反映比较突出的3家倒闭企业,经调查,有的是因为老板赌博导致入不敷出,还有的是因为老板逃逸或企业盲目扩张。但是,对中小企业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国家还要采取相应措施,主要是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帮助中小企业强身健体、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有力支撑,是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应用信息化最新成果、促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领域创新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高新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强。中国确定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们不能复制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发展的老路,他们在工业化后期,通过信息化提升工业化,占据产业链的技术高端。对于中国,要后来居上,就要通过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尽快加入经济大国和强国的行列。
目前我国工业已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初步完善了工业体系。但中国的人均GDP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跃升,使中国经济不仅体大,而且强壮,最终完成实现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目标,信息化将能够提供新助力、新动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信息化已经成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第三,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是面向未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要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转型升级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的主要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将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化的本质是以新技术为引领、以新生产方式为支撑,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信息化是新技术和新的产方式最集中的代表。要通过转型升级使中国工业由大变强,其标志是,做优做强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但是,仅有大企业是不够的,还要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信息化,要想实现管理提升、质量创优、科技创新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第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夯实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因素。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又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全面概括。为巩固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无数实践证明,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同时,为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中小企业一方面要获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本次会议组织了一批发言,将通过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促进经济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五”中小企业信息化主要进展和成效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迫切需要打开产品和服务销路的中小企业,还是急于扩大经营规模、突破管理瓶颈的中小企业,或者是在更高起点、谋求创新发展的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都更加明确,也更加迫切。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目标和路径也更加清晰,对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性、实用性要求也更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顺应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解决中小企业的突出困难,是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五”,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三方面进展比较突出:
第一,努力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先后出台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工信部以调查研究、调动社会资源力量、强化公共服务、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典型经验交流等为抓手,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了企业管理提升的补助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积极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试点,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供需双赢。
工信部一成立,信息化推进司在确定信息化工作重点时就把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主攻方向,中小企业司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实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电子商务服务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行动计划、育林计划、电子商务信用之星计划等重点计划,不断深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内容。通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提高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水平。在国家专项资金的项目安排上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全国大多省市的工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商与服务机构都发挥各自优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第二,积极培育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各地方积极采取措施,勇于探索和实践,为通过信息化解决中小企业突出困难积累了丰富经验。各地积极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浙江、江苏、山东、重庆、贵州等省市都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例。各地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安排和部署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信息化助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等重大专项,有的省市设立了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在项目安排中充分体现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支持搭建研发设计、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等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内容。
浙江省是中小企业大省,浙江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在全国位居前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工作基础、务实的推动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工作保障。近几年,浙江省实施的信息技术“倍增”计划、印染行业“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依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推进了信息化与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渗透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大型信息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国电信、阿里巴巴、畅捷通、金和软件等信息化服务机构通过组织大规模培训、组建服务联盟、建立信息化辅导站、开展能力评估研究等,创新服务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环境。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一批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市场化运作良好,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专门从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平台,成为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力量。
五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更趋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更加普及,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涉足信息化,并尝到了信息化带来的甜头,信息技术在企业关键业务环节的应用更加深入、集成应用效果初显,促进了两化融合条件下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涌现出一批成功通过信息化应用得到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也与中小企业一同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业绩。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基础条件更加稳固,为在更高水平、以更高标准加速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三、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信息化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环境变化,国内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中小企业发展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国中小企业成活率低、寿命短、抗风险能力差,平均寿命只有3.7年,远低于欧洲和日本的12.5年,美国的8.2年。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原材料普遍上涨,原油、棉花、铁矿石等价格处于高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非常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职工工资普遍上涨。以上两个“成本上升过快”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企业负担依然较重,涉企收费仍然偏多、偏高,违法违规收费依然存在。如,有的地方借乱收费缓解财政困难,有的部门利用手中权力收费谋取部门利益,有的基层执法人员违规收费谋取个人利益等。三是去年以来,为了巩固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连续12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又连续两次提高了银行利率。信贷规模的缩减,致使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据统计,银行信贷基本覆盖大型企业和80%的中型企业,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80%无缘银行信贷,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借款利率已高达50%-10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难以解决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规模小、成本高等制约“瓶颈”问题。四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难以及时消化经营成本上涨因素,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
为尽快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困难,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局部问题发展为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上半年以来,温家宝、李克强、王岐山、张德江等领导亲自考察调研。我部也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一线了解中小企业运行情况,调查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听取意见建议,研究相关对策。同时,各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专项资金共计123.5亿元,同比增长13.4%。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融资担保等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对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及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困难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实行“五缓、四减、三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2010年为企业减轻负担和增加补贴约330亿元。二是改善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部门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大环境下,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放宽中小企业呆坏账核销条件,允许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和贷款损失税前扣除。加大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培育信用担保机构,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政策支持。三是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素质。推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创业辅导、质量检测、共性技术研发等服务的机构快速发展。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2010年参加各类政府补贴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达2000多万人。四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支持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促进中小企业产业优化升级项目。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退税、出口优惠信贷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对外出口规模和质量也得到稳步提高。五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我部与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其中还增加了微型企业的标准,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奠定了基础,使各项扶持政策向更为弱势的企业群体倾斜。
实践证明,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地为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一是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协同研发,增强产业链协同能力,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集聚了大量行业知识和信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共性问题,降低了企业获得技术资源、工艺诀窍和市场信息的成本和门槛。二是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随着网上支付、网络安全等技术的成熟,电子银行系统被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受益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远程交易提供了便利。三是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中小企业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关键是能够为产品和服务快速找到销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有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获市场信息,直接获得市场订单、获得新的客户资源。四是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化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组织结构变革和业务流程优化,推动管理理念创新。五是提高人才素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远程教育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化培训,加速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依然面临一系列突出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很不均衡;二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和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重视不足;三是人才缺乏、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瓶颈;四是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结合不紧密,应用的深度、广度和集成度较低;五是缺乏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性不够,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实际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紧迫需求,研究思路和方法,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手段,努力加以解决。
四、“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各地方、各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中心任务,结合本地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深化应用和集成应用,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一)优化政府服务环境
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工作定位,在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方面多想一些办法,多创新一些思路。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注重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实际需求,坚持“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原则,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借助大型信息化服务企业的力量,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推进合力。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形成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
一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要抓住“十二五”的有利时机,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个重要的题目,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十二五”的统筹规划。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权威性。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多层次、跨领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联盟。
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普及培训,鼓励各地联合大学、科研院所等,编制培训计划。
四是探索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评估工作。这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各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中小企业自己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只有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才能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扎扎实实的发展。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要组织编制《中小企业信息化纲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分类指导。要宣传中小企业信息化成长、进展成效和经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全社会的事情,媒体的宣传、鼓励、支持和引导对全社会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方、部门、服务机构要和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行良性的互动。
(二)强化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是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意识,把以信息化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常常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但如没有全局的考虑,没有各方资源整合和给与的全力支持,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那么中小企业信息化仍然可能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如果有“一把手”的重视,那么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宣传这种理念,中小企业家和经营者一定要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是希望中小企业能够根据当前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准确把握信息化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集中力量,聚焦资源,重点突破。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是重要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但突破口是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充分认识。
三是希望中小企业注重借力引智,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的力量,特别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信息化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等社会资源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第三方服务,帮助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三)增强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一是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希望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加强业务创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降低资费标准,提高企业互联网带宽入网的比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
二是以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化服务机构、中介机构、服务商应分别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服务市场的基本要求。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订制的优质服务的同时,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力量,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应用宽带网络、智能化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和提升服务手段,加强服务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信息化应用。
五、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针对今年下半年工作,我重点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多方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各地信息化推进部门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大力推动,使我们的工作取得实效。要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软硬件厂商、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等共同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鼓励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支撑和咨询。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要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给予更多的支持。在中央财政方面,已经加大了投入,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各地方主管部门还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力度。针对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财税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法规环境。
三是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是我们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最重要的场所。加强平台能力建设,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支撑能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集成机构和集成商。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引导社会资源提供市场化服务。
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监测和统计分析。信息化手段是了解跟踪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最好手段。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建设,掌握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变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
五是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中小企业信息化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特殊性,需要不断加大典型经验推广力度,树立标杆企业,总结提炼经验,加强宣传推广。
六是围绕融资难等“瓶颈”问题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立足缓解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负担重、贷款难、公共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商等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探索新型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提供信用融资、贷款担保等服务,强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