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今年以来,海东市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就业“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强化就业扶持和服务,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目前,全市就业工作呈现出回暖向好的局面,各类人员就业数量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降幅比第一季度明显缩减,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位运行,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就业岗位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出现规模性裁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98人,完成年度任务的43.9%;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04人,完成年度任务的42.5%;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8.5%;城镇登记失业率3.05%,控制在预期3.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6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6.5%,实现劳务总收入27.4亿元,劳务人均收入8410元。
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策落实,稳定就业局势。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和农民工务工工作实施方案》等,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定期调度、半月通报等工作推进机制,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县区重点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积极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五免三减半”等政策措施,稳定企业就业岗位,扶持各类人员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130人,向用人单位支付社保补贴1420.8万元;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1415人支付培训补贴127.6万元;为公益性岗位安置的2386人支付岗位补贴959.1万元;为144户创业企业和人员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2185万元;为302家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84.4万元,涉及职工9663人;减免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34家、失业保险353家、工伤保险1093家,合计减免3053.98万元,有效防止了企业规模性裁员现象的发生。
(二)强化调查摸底,促进转移就业。深入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健全基础工作台账,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排查,共排查省外务工返乡人员43599人。将线下招聘活动和就业服务业务全面转为线上,提供不见面就业服务。依托省、市、县区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用工信息发布和线上招聘活动,搭建对接交流平台,举办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网络招聘会18场(次),提供岗位信息3.5万个,促成人岗对接245人。严格执行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和点对点服务保障机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150条,促成870人就业。通过点对点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返岗复工11.9万余人。
(三)强化精准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准确掌握劳动者培训意愿,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创新培训方式,严把培训质量关,结合产业发展和技能要求开展定向培训,降低用工成本,全面减轻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40人。
(四)强化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制定《加强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方案》,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扶持资金1000万元,用于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企业、向无锡市和省外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和建立扶贫车间等的补助。加强东西部劳务扶贫交流合作,加快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和脱贫增收步伐。全市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7804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6173人,向省外转移就业1631人。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是以强化政策落地见效为着力点,加大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稳定就业局势。二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为着力点,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做实省内跨地区转移,做强省外输出,做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提供针对性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集中开展稳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促进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四是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加快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切实提高就业质量。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扶持服务,引导民众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五是以加强就业援助为着力点,健全就业援助和工作保障制度,帮助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六是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着力点,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政策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劳务品牌引领、创业扶持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全力巩固就业扶贫成果。七是以加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力度为着力点,积极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招聘倾斜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八是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着力点,建立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和劳动争议调处工作,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