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海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乡村 留住美好乡愁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海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乡村 留住美好乡愁
发布日期:2020/6/11 9:33:10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近年来,海东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紧扭住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因地制宜,以“四清一改治十乱”为导向,突出“十个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样板—复制—推广”的整体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完成1371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互助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投资项目县,平安区上榜全省唯一的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名单。

一是突出治脏,农村垃圾遁迹匿形。按照“垃圾全面整治、农村全面覆盖、设施全面配套”的总要求,总结推广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运行模式,逐步在全市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33个,配备农村保洁员5186人,县乡建章立制416项,评选清洁村庄200个,全面完成了231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及水面漂浮垃圾整改工作,并为1371个村配置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占到86%,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二是突出治污,农村污水处理有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建立“4+1”河湖长体系,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实施湖长制工作方案》,全市共落实河长1755名、湖长384名、保洁巡查员1886名,设立河湖长公示牌1564块,切实加强主要河流水质管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93.83平方公里。平安区在祁家川、白沈沟、巴藏沟流域沿线村庄梯次实施了天然气和污水管网入户工程,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推广使用天然气清洁能源,有效改善了乡村基础条件。全面推进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等21个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项目,在主要河流沿线、乡村旅游景点、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部分村庄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3个,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

三是突出治臭,“厕所革命”持续发力。把改厕工作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工作,坚持改造、新建并举,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不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提档升级。以道路沿线、中心村、学校、寺院、旅游景点为重点,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5.75万座,加快补足了“厕所革命”的农村欠账,极大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如厕环境。

四是突出治乱,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实施了12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治六乱”活动,共清运垃圾76.98万吨,拆除老旧房屋5483处、残垣断壁2.58万处,整治乡村公路4964.3公里、清理墙体和山体广告14.3万条,拆除私搭乱建厕所2万余座、牲畜圈舍2.15万个。集中力量开展违法用地和“大棚房”整治活动,共清理违法用地2040宗,“大棚房”899宗,全市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同时,结合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10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31%、39%。农田残膜回收率达8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9%。

五是突出治陋,乡风文明重新焕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累计召开宣传动员会3830场次,出动人员7.24万人次,群众投工投劳10.74万人次,不断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宽领域、高密度、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工作内容、典型经验。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全市1462个村出台了《村规民约》,有效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