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市扶贫开发局】海东市念好脱贫攻坚“六字”真言 巩固脱贫成效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市扶贫开发局】海东市念好脱贫攻坚“六字”真言 巩固脱贫成效
发布日期:2020/6/11 9:35:05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近年来,海东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从六大方面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精准识别时的13%下降到0;全市6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全市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效。

一、做“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累计投资22.33亿元(易地搬迁专项资金14.49亿元,行业部门配套3.01亿元,县级配套1.62亿元,群众自筹3.21亿元),采取整乡搬迁、进城上楼安置、多村集中搬迁等灵活有效的搬迁模式,对涉及6县区63个乡镇343个村的14711户5297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01户19301人)群众实施搬迁项目,让这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其中,乐都区马厂乡、芦花乡、中坝乡和民和县新民乡、北山乡整乡整村整社搬迁模式,化隆县扎巴镇、平安区三合镇新型社区搬迁安置模式,已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样板。

二、做“稳”精准扶贫产业。坚持把培育传统特色主导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突破口,以户户有产业为目标,按照人均5400元扶持标准,累计投资8.28亿元扶贫资金,落实5.36亿元小额信贷资金,对4万多户15.31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因户因人实施特色种植、养殖、加工、餐饮、运输等到户产业发展项目,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家庭经营性产业发展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进一步加速了贫困人口脱贫。同时,为有贫困人口的945个非贫困村每村投入1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资产租赁、农牧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经营等形式实施项目,建立了村级产业带贫机制,实现了非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

三、做“实”三保障工作。强化健康扶贫,全市19种大病患者救治率达97.56%,慢性病签约服务率达99.9%,重病兜底保障率为97.1%。强化教育扶贫,全市共落实贫困家庭学生学前三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资助资金4.26亿元,已发放学前、义务及高中贫困家庭教育资助资金等各类补助资金1.78亿元;狠抓控辍保学,全市核减失辍学生28581人,应劝返失辍学生5553人,实际劝返5553人。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2019年全市核查出的65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建设任务1094户)危房改造存量全面完工。

四、做“好”就业扶贫文章。围绕全市634个贫困村积极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93万人,转移就业收入1.1亿元。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3258人(次),培训后转移就业收入642万元。开展“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490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收入达610.96万元。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450个,在公益林和天保工程中安排落实贫困户林业生态管护岗位2980人。

五、做“活”东西部扶贫协作工程。深入推进两地对口协作,结对三年来,无锡市共为海东落实专项帮扶资金5.03亿元,实施198个帮扶项目,直接惠及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万人。注重人才交流,向无锡市选派29名干部、77名专业技术人才挂职交流、跟岗学习,接受无锡市14名干部、108名专业技术人才挂职交流,两市各类人才交流互访达2100人。深化劳务协作,成功组织输送170名贫困劳动力到江苏就业。重视招商引资,累计引进9家东部企业落地并完成投资1亿元。持续深化携手奔小康工作,全面实现了6个县区、18个重点行业部门、25个深度贫困乡镇对口帮扶全覆盖。以“西货东输”“东客西游”“东城西就”三大行动为引领的无锡•海东消费扶贫模式树立“全国消费扶贫十大案例”新典型。

六、做“细”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精准扶贫以来,全市累计整合涉农资金54亿元,实施农村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确保了全市158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公路通畅率、硬化率达到100%,全市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所有的行政村具备生产生活用电,全市贫困村4G覆盖率达到99%。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