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工作部署要求,全市商务系统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力促今年既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坚持人民至上,守住“保”的底线。一是在已落实省级促消费补助资金175万元、商贸企业复工营业补助资金179.5万元、减免商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1164.5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减免房租、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解决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实际困难,促进商贸领域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居民稳定就业。二是扎实推进六县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加强与省内外电商平台的合作,服务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健全稳定的产供销一体产业链;加强与京东、阿里等知名电商平台的对接合作,建立海东特色品牌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促进消费扶贫;扶持民和阿牛哥、互助乐村淘等重点电商企业做强做大;做强稳定的农特产品供应链,探索“基层党组织+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发展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是健全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市场保供机制,督导商贸企业与生产企业、上游供应商建立稳定可靠的供销关系,提高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切实保障民生、维护市场稳定。
二、狠抓复商复市,筑牢“稳”的基础。一是按照中央、省、市关于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的部署要求,从5月起全市积极参与全省“惠民暖企健康消费”活动,同时对接协调省商务厅、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市内各银行,集中力量和资源,从6月初至10月底,通过“云闪付”APP发放优惠券的方式,在全市开展“情满河湟,云暖万家”促消费活动。积极协商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投入200万元,在海东六县区选定6家重点限上企业开展“云闪付”新用户专项促消费活动,在民和县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引领县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支持以限上企业为主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结合节庆、文体旅游等重大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活跃消费市场。二是着力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河湟新区二手车交易市场等30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推进乐都唐道、平安力盟商业综合体项目,以项目投资促进消费增长。同时,围绕“两新一重”,认真谋划项目,积极争取落实。三是跟进争取落实已申报的34项省级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13项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扶持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内外贸发展项目,进一步夯实消费增长和外贸发展基础。
三、加强主体培育,保持“进”的态势。一是继续扶持效益好、贡献大的限上企业发展壮大;下功夫做好重点商贸企业入限纳统工作,今年培育申报入库限上企业12家以上;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对接,调整优化限下企业样本结构,深挖成品油“批零比”调整优化空间潜力,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培训,确保社零数据依法统计、应统尽统。二是充分发挥乐都假日广场、民和海鸿广场、互助海洲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带动作用,打造城市核心商业圈区;支持平安驿提质增效,发展民和鸿街、平安坊古驿一条街等“夜间经济”,打造1-2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步行街,激发消费潜力释放,有效破解“虹吸效应”。三是认真落实海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招商项目和扶持措施,完善项目库,做好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端品牌商业综合体和国际知名商贸企业落地海东,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四是着力引进培育外贸企业和外贸服务企业。在已培育民和濮耐公司、互助鹄睿公司的基础上,再培育2家以上外贸企业,年内实现出口业绩;加强与义乌青海商会的对接合作,引进1-2家外贸服务企业,促进全市外贸企稳增长。五是加快推进海东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构建“两平台六体系”,促进综试区与保税物流中心协同联同发展,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协助做好青海省自贸实验区申报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