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海东市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机遇,走科学布局、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核心区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一座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城乡统筹的现代化新城正加速崛起。正值2020年青洽会举办之际,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海东之核·全面推动核心区建设”系列报道,聚焦海东核心区建设的新成就和新亮点,展现海东新魅力。
□时报记者 金显花
“高楼林立,商铺云集,绿荫环绕,山水相映,特别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这是外地游客对海东城区的直观印象。
“城市建设力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马路宽了,环境美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可以说这里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这是市民对海东市核心区环境变化的共同感受。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记者从海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海东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224平方公里,其中,乐都区139平方公里,平安区85平方公里;核心城区87.2平方公里,其中乐都核心城区27.4平方公里,平安核心城区16.8平方公里,河湟新区43平方公里。
乐都中心城区由朝阳山片区、河湾片区和老城区组成,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乐都朝阳山片区已完成市政道路、桥梁、综合管廊、南凉遗址公园、蚂蚁山湿地公园、大古城湿地公园和西沙沟湿地公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海东市综合政务中心、海东市传媒大厦、海东市朝阳中学、碧水源安置区、金松住宅小区、香格里拉乐都花园、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市图书馆、市级干部周转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竣工,海东市行政中心办公楼、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即将动工建设。
近年来,海东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编制完成《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和《全市中心城区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重点规划,制定了《海东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同时,在镇域规划修编上突出特色,强调梯次推进城镇化,有效杜绝了城镇化发展中简单复制、千篇一律的问题。
特别是在海东市推进核心区建设中,将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更名为海东河湟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将新区打造成为青海新经济的增长极、海东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典范新区的重大要求,编制完成河湟新区总体规划,着力推进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城乡融合,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产业加快集聚,河湟新区步入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河湟新区、乐都区和平安区“三大组团”功能布局、产业定位,深入推进平安、乐都同城规划、组团发展,统筹推进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四县城镇建设,建成区面积达33.78平方公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海东城市承载力和聚集力持续强化,农村集镇布局日益优化,全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核两副三心,两轴三带多点”城镇化总体格局和以乐都、平安为市域中心,以互助、民和为市域次中心,以化隆、循化为县域中心,以互助县南门峡镇、平安区小峡镇、乐都区高店镇等29个重点镇为引擎的五级城镇发展体系。
从一块块荒地到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从图纸上勾勒的线条到土地上搭建起的城市骨架,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