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时报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师连兄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好口碑。”决胜脱贫攻坚收官大考在即,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80多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的身影穿梭于每家每户,为打赢最后的“战役”奔波忙碌着。他们与群众拉着家常话、讲着好政策,这些家常话里,充满了群众对脱贫攻坚成效的认可,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已经记不清这是王书记第几次来我们家了,每次来,他都坐在炕头上给我讲有关扶贫的好政策,鼓励我参加就业培训和创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严顺玉一边笑一边说,“第一书记”还给他们带来了米、面等生活用品。每次来,邻居都开玩笑说:“你们家亲戚又来串门了。”
辛存梅也和亲戚们说起她这些年的小幸福。她说帮扶单位春天送化肥、冬天送大煤,帮扶干部也是隔一两周一个电话,平时送来些牛奶、鸡蛋,随时关心着大家的生活,就好像多了一个贴心的家人。
蒲台乡作为深度贫困乡,很多村位置偏僻、资源匮乏,基本靠天吃饭。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农业耕作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产出低,严重影响群众的收入,加之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让这个“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乡难上加难。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蒲台乡260户群众通过自主安置和集中安置的搬迁项目,现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以前我们一家老小住在山里,挤在两间破瓦房中,经常是‘下雨怕漏、刮风怕倒’,出门就是泥巴路,看病、孩子上学都不方便。现在,依靠党的好政策,我们一家人住进了小洋房,离县城只有两三公里,比过去住着舒心多了。”谈起易地扶贫搬迁,羊起台村村民余万贵感慨不已。
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雷盛家村的贫困户雷国民做起了专业养殖。“收入年年有增加,生活很幸福。”像他这样实现“蜕变”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近年来,蒲台乡黑窑洞村的“油牡丹”种植,也成了提高群众收入的“稳压器”。其他各村也纷纷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之资产收益、光伏项目的实施,大大减少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记者了解到,羊起台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也带动着群众就业。成立的水暖工服务中心和亿丰种养殖协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人数达37人。据初步统计,贫困群众创收已达15万元,群众的安全感有了很大提升。
“这几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助推下,我们群众的生活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偶尔有肉吃到现在经常有肉吃,从出苦力到技术工,从钱不够花到有存款,从山里到山下,从住平房到搬楼房,这些都是党的好政策带
给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了。”脱贫光荣户李长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