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海东市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海东市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发布日期:2020/7/2 17:21:12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海东市制定实施《海东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补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短板,致力于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一、抓思想,树立科学育人观。一是加强德育实效。高度重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校管理多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强化智育工作。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全面落实初中学业水平检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评价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三是加强体育工作。严格执行体育课程标准,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强化课外锻炼。积极组建运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和篮球等体育项目,积极创建足球、篮球特色学校及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四是强化美育熏陶。严格落实美育课程标准,结合各县区传统特色文化,开设青绣、舞蹈、戏曲、书法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教育体制。五是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因地制宜安排劳动教育内容,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美化、社区敬老、学雷锋等活动,为学生开展农业实践创造条件,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习惯。六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二、抓落实,压实教育主体责任。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学前、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布局规划,切实将各类学校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进一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在城镇学校率先消灭旱厕,农村学校分年度完成旱厕改水厕工程。市核心区逐步实行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分学段独立办学,平安、乐都两区逐步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和初中分开的办学模式。二是规范办学(园)行为。扎实开展幼儿园“小学化”和无证园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2020年秋季学期起,取消全市所有小学附设学前班、教学点附设幼儿班。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管理及评估工作和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三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项目,用于支持加快普及学前和高中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贫困家庭教育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普惠性民办园补助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充机制。提高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和完善中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原则。四是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通过增加资源供给、创新提质路径、强化发展保障等举措,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构建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办学体系。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并定期动态调整。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的价格监管,遏制过度逐利行为。通过政府购买、师资培训、省市示范园引领等措施,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量,提高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五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布局、科学划片、落实招生制度改革等措施,在巩固基本均衡基础上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军人、烈士、引进人才等特殊群体子女入学优待政策,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立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六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在教学方法、教育管理、育人方式等方面形成办学特色。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快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将县区公办优质高中阶段学校和市属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均衡招生。加大高中布局调整力度,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七是大力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加快改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积极创建国家、省市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专业教育资源,建立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办学资源,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新格局,推进职业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集团化。

三、抓素质,强化学校队伍建设。一是保障教师配备。按照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学校及时补充配齐教师。积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和后勤服务人员社会化模式,补足配齐学校后勤服务、安保等人员,着力解决学校后勤服务人员挤占专任教师编制问题。二是加强校(园)长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校(园)长队伍管理和准入机制,建立校(园)长队伍“人才库”。加强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评选奖励优秀校(园)长,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治校有方的高素质校(园)长队伍。三是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以教研课、示范课、专题讲座、观看优秀课例、集体备课、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邀请全省示范校(园)教学骨干开展教学交流指导活动。选派学科专任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并对全校(园)教师进行传达培训。四是加快优秀人才培养。继续做好名师评选工作,健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发挥优秀人才在教育教学中的领航带头作用。定期开展教育工作表彰奖励活动,对评选出的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幅度较大的学校以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等进行表彰。五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班主任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进行一年一度的评价考核。健全班主任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六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推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条件。压实校(园)长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四、抓质量,加强教学管理研究。一是突出抓好教学管理工作。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管理水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突出过程性评价,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思想。督促各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使用国家审定教材,切实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督导,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指导。二是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建立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中心教研组,以中心教研组为依托,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分析。将工作的重心下移到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采取随堂听课、评课、当场反馈的方式,认真研究教师的课堂活动,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引导教师全力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推进学校(幼儿园)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构建流程优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管有力、科学规范、全方位、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创建一批省级示范幼儿园和省市级一流学校。四是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立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覆盖各年级、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大海东学习云资源平台的使用力度,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100%,数字化校园覆盖面达到100%。五是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施“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对普通中小学教师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的检查指导,开展全市幼儿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质量评估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攻坚,全力提升保教水平。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开展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有序开展选课走班试点,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推进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和贯通中高职培养通道。

五、抓指标,完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聚焦教法学法改革、学生能力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等关键环节,研制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适用于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估办法。中心教研组每学期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和办学(园)评估,建立全市中小学段成绩检测数据库。强化检测结果的应用,将检测结果直接纳入对县区和市属各学校的考核。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