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时报讯(记者 张娜)近日,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市环境监测站、监理站、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及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组成调研组,就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共同研究分析适用于海东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期间,调研组分别对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的15个站点开展现场调研。实地查看目前正在使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详细了解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处理工艺、使用效果及运维管理等情况,并就如何解决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正常运转进行了现场交流。
近年来,海东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修建农村污水处理站36座,共计处理能力每天6050立方米。其中,民和县13座、乐都区2座、互助土族自治县9座、平安区3座、化隆县6座、循化撒拉族自治县3座,修建污水管网387.361公里、检查井13661座,化粪池1257个。但因农村的区位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居住方式等存在差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调研组建议,全力推进海东市村镇污水处理站改建项目,将尽量多的自然村纳入镇级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结合实际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备的最大社会效益,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同时,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推进污水处理设备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设备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充分发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