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巴迎桂 报道
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文明,浸润河湟谷地。
2020年全省精神脱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乙日亥村成为观摩点。近几年来,海东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典型引领、多方入手,移风易俗工作更加扎实、更加深入、更加有力。出台了全国首个推进移风易俗的地方性法规《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以法治方式推动移风易俗,使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自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婚事新办7777场(次),丧事简办6209场(次)、其他喜事简办13736场(次),初步统计节约开支约5.56亿元,有效改善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如今,全市城乡文明风尚蔚然成风,群众负担有效减轻。
移风易俗“移”出群众新面貌
“以前,家里为了孩子娶媳妇,准备了27万都娶不上一个媳妇。如今,在移风易俗的好政策下,家里的两个孩子都成家了,而且还省下了好多。”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实惠,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乙日亥村村民韩忠民激动地说道。
走进乙日亥村内,错落有致的民房,平整宽阔的道路,郁郁葱葱的古树,干净整洁的庭院。一股文明、正气、淳朴、祥和的新风扑面而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美好和谐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循化县白庄镇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和现代文明新观念,激发深蕴于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力量,让新型婚俗理念入脑、入心,营造良好的婚丧嫁娶氛围。
前几年,借钱结婚、因婚致贫、结婚穷两代的“天价”彩礼,让当地的不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负债累累。
韩忠民家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韩忠民的大儿子结婚时,18万元的高额彩礼,再加上酒席钱,总共花费20万元左右。这在当地还算是比较保守的数字。韩忠民说,如果小儿子的结婚花费还是这个数字的话,全家人的生活质量至少要倒退五年。
2019年,小儿子结婚了。彩礼只有8万元,酒席也比较简单,标准也有了明确规定,从筹备到成婚,算下来10万元左右。标准降低了,不论是来参加婚礼的宾客,还是新人双方家庭,都十分高兴。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后,婚礼体面了,宾客礼“轻”了,男方压力小了,情谊却不减,大家脸上、心里都乐开了花。一场简朴又热闹的婚礼反映出化隆县移风易俗工作的显著成效。
钱要花在刀刃上,对于贫困户来说更是如此。移风易俗不仅让循化寻常人家享受到了“福利”,更走进了群众的心里,改变的不仅是生活,还有积极向上奔小康的生活风貌。
移风易俗“约”出群众新规定
去年,白庄镇人民政府一位干部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彩礼新规定,为其女儿操办婚庆事宜时,双方家长在村“两委”、村红白理事会、村监督委员会和义务监督员的全程参与、指导和监督下,将彩礼降了下来。
推进移风易俗,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规范的作用。白庄镇严格落实“十个一”措施,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奖惩机制”,为群众的日常生活、道德行为、社会活动画上了“硬杠杠”,也让广大群众逐渐树起了文明“新面子”。
“移风易俗工作机制,牵制着结婚对象和结婚各环节,结婚对象未到法定结婚年龄,民政局不予办理结婚证。没有结婚证,不管在国家法律层面,还是民族宗教上,婚姻关系都不能成立。这样,彻底改变了撒拉族几百年来延续的早婚现象。”白庄镇移风易俗工作具体负责人韩宝林说,同时,通过推动移风易俗,早婚现象少了,也从思想根源上改变了家长不让子女上学的想法。
自近几年新的乡规民约出台以来,白庄镇新办理的婚事中,总费用均控制在12万以内。4个不符合移风易俗约定,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干预下,符合喜事新办要求以后才举行了婚礼。
记者了解到,为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白庄镇严格奖惩标准,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针对村民、国家干部、党员等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都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也鼓励广大村民相互监督移风易俗,共同创造文明新风。凡举报违反移风易俗现象,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者也会给予奖励。”韩宝林说。
如今,在循化县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喜事新办中节约了资金、得到了实惠,大家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的共识正在逐步形成,倡树文明新风渐成风尚。
移风易俗“推”出政府好经验
海东市简办红白事蔚然成风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2018年,海东市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探索出一条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团体跟进“三方合力”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齐抓的工作模式,健全市、县、乡、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群众自主引导、“关键少数”带动、部门协调联动、宣传教育发动的工作格局。2020年出台了全国首个推进移风易俗的地方性法规《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
在2020年全省精神脱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乙日亥村观摩点,观摩团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委副书记徐锐说:“白庄镇党委积极创新的‘十个一’‘十带头’工作法,形成了长效机制,有效地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让当地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好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学习。”
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政局副局长李刚说道:“此次移风易俗观摩是一次接地气的‘补习课’ ,海东的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订章程、设置移风易俗义务监督员,全方位跟踪落实,尤其是循化县首例公职人员8万元彩礼的诞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值得学习。”
婚丧嫁娶、乔迁升学……这些有着特定乡村社会仪式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人文情怀。谈及海东经验,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副县长扎西当周说道:“海东出台的首例移风易俗地方性法规值得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实行,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受益者,引导群众把移风易俗多出来的资金投入到发展生产、教育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不文明风气,为群众‘减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