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平安区】精准帮扶让残疾人端稳“饭碗”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平安区】精准帮扶让残疾人端稳“饭碗”
发布日期:2020/9/28 10:07:36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时报记者 李晓娟 报道

樊延业是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沈家村村民,也是近年来平安区残联大力扶持的自主就业创业的对象之一。

樊延业自出生时就伴有先天性白内障,2016年,他右眼的视网膜脱落,右眼失明,左眼处于弱视状态,常年佩戴弱视眼镜,认定为视力一级残疾。视网膜脱落的那一年,是他家庭生活最困难的时期,那一年,他被认定为村上的贫困户。

“去当小工的话,工作和收入都不稳定,有时有活儿,有时候又没有。”樊延业说,为了把增收致富的希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2017年,他利用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和残联提供的1.5万元自主就业创业扶持资金买上了鸡苗,开始养殖。

樊延业说:“开始养鸡后,每年残联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我都会去参加,学习一些养殖技术,让鸡的成活率更高,肉质更好。”学到了技术后,樊延业发现散养土鸡的市场,要比普通土鸡大一些,但是在饲养方面,也要比普通土鸡更需要耐心。在几种鸡的对比下,他还是选择了林下散养的方式养起了三黄鸡。

“今年我养了400只,目前仅剩40到50只了,其他都卖完了,一只鸡能卖130元左右,去年纯收入2万元,今年可能会更好一些。”樊延业说。

与樊延业一样近几年在收入上有大变化的还有王昌禄。

从前爱喝酒、喜欢与人拌嘴的王昌禄这几年成了村上的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虽然是肢体二级残疾,双腿严重萎缩,走路时一瘸一拐的,但说到养猪技术,左邻右舍都不得不对这位残疾人竖起大拇指。

“我今年59岁了,2014年残联帮扶了我2万元的养殖资金,我就开始养猪。刚开始没多久,就遇到了非洲猪瘟。”王昌禄表示,虽然那一年受到了不少打击,但是他养猪的决心依旧坚定。“我从侄女3岁开始收养她,因为要供她读书,所以我不能放弃,要好好挣钱。”凭着毅力和决心,王昌禄的生猪繁育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眼下,王昌禄的圈里有50到60头猪仔,还有11头母猪和2头公猪。“今年卖了10只猪仔,一只的价格在1500元上下。”王昌禄说,通过生猪繁育,他不仅能供起侄女的学费,养殖技术也在逐渐精进。

“现在村上还有一户残疾人,我给他几头猪仔让他先养殖,我想通过养殖让大家都能奔小康。”王昌禄说,都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关心自己才有了今天,所以自己富裕起来后,他还将继续帮扶周边的残疾人共同致富。

另一边,在平安区“残疾人就业一条街”里,李先顺正忙着理货、发广告,忙碌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我在网上有2家店铺,主营黑枸杞、藏红花、菊粉、青稞面等特产。”今年28岁的李先顺是三合镇仲家村人,2012年暑假时,外出与同学骑摩托车发生事故,导致粉碎性脊髓损伤,在医院治疗一年多后,李先顺才回了家。

2016年,母亲住院后,父亲去医院陪床,家里只有李先顺一人,他不得不学会自理。母亲生病后,家庭收入急剧下降,李先顺也不得不想办法开始挣钱。“2017年省残联办了电商的培训班,平安区残联让我报名参加,我就去了。”李先顺表示,经过系统学习后,他对电商很感兴趣,此后,他就开始摸索发展。

“去年我的店铺效益达到10万元,现在每天淘宝店交易10单以内,微店一天有100到200单的收入。”李先顺说,今年,他在市、区两级残联的大力帮扶下,入驻“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店面不收取租金,平安区残联还帮扶他3万元的装修资金,让他的手头越来越宽松,也越来越有信心做大做强电商,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