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卫正芳 陶成录 报道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海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牢固树立目标意识、路径意识、攻坚意识和担当意识,心中始终装着千家万户,缕清就业工作的千头万绪,排除就业扶贫的千艰万难,千言万语宣传政策,千方百计落实举措,千辛万苦优化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赢得了良好口碑。
破千难万险攻坚脱贫
长沟村是海东市乐都区达拉土族乡的贫困村之一,地处乐都北山地区,山势陡峭,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全村户籍人口141户41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97人。2018年年底长沟村完成了易地搬迁,按照脱贫标准实现了村退出、户脱贫。
作为长沟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海东市人社局通过易地搬迁、产业提升、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多方面开展扶贫工作,带领和团结全村人民努力建设美好乡村。
“易地搬迁是我们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2018年全村一共搬迁农户82户249人。村里实施了光伏发电项目,每人每年收益260元左右。这两年,市人社局为搬迁点的每家农户均购买了2棵樱桃树,今年已经开始挂果了。贫困户收入逐年增加,2019年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5元。”长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莫玉兰说,市人社局对全村10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专项就业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就业人数达101人,培训方向包含烹饪、拉面创业、刺绣、挖掘机、电工、家政服务等,进一步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部分群众增收致富。
长沟村村民李国梅一家4口人,丈夫患有肝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原来住在山上的时候,因要照顾患病的丈夫,李国梅无法外出打工,全靠几亩山地种粮食维持家中生计,属绝对贫困户。自2018年搬到新的楼房,李国梅参加了专项就业技能培训,后面又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起了超市,建立了电商配送点。随着家庭收入不断增加,丈夫的病也得到了更好的治疗,病情逐步稳定,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说起近几年来的变化,李国梅抑制不住喜悦:“我们家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脱贫光荣户’,今年政府还给我奖励了一台三轮摩托车,超市进货更加便利轻松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真的感谢政府。”
记者走访看到,现在的长沟村基础设施健全,新建的200平方米标准化村级党员活动室、80平方米卫生室、600平方米幼儿园、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党建、文化、医疗方面的保障。太阳能路灯、电子监控、健身器材、文化长廊、健身驿站等运行正常,村里实现了自来水入户,道路硬化,用电安全,网络全覆盖。目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项事务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着,村内安定团结,村民安居乐业,长沟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让千家万企享减免福利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乐都盐业公司在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临销售下滑趋势。困难时刻,政府送来了稳岗补贴等政策“礼包”。“疫情对我们产品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在市人社局的一系列惠企政策下,我们渡过了难关,目前,我们职工队伍稳定。”该企业财务人员对记者说,10万余元真金白银真是“及时雨”,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大家都干劲十足。
自疫情发生以来,海东市人社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惠民惠企政策,在稳住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以保就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按下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快进键”,实实在在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数据显示,全市已累计为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8284.31万元,惠及企业3574余户次。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稳岗返还政策,放宽返还标准,延长政策执行期限,扩大政策受益面,向301户参保企业发放普惠型稳岗返还资金525万元,惠及职工17761人。审核上报困难企业11家,涉及返还资金537万元。暂缓缴纳农民工保证金,减轻企业经费运转负担。疫情期间,为79家建筑施工企业暂缓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3716万元。
此外,减轻企业群众办事负担,实现群众“无谓证明不用开、冤枉程序不用走”;启动快办行动,通过对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简化经办流程,畅通申领渠道,实现失业人员在前台办理失业金申领和就业失业登记时只需携带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办理的快办服务,累计新办就业创业证4093个。
理千头万绪保就业民生
今年,市人社局把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围绕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扎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各类重点群体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全市就业局势稳中有进。
仓洛桑扎西是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下郭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告诉记者,2018年,在青海师范大学成考大专毕业,现在本科自考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得益于市人社局的就业帮扶,现供职于巴藏沟乡人民政府公益性岗位。
“我们今年在平安、乐都、民和三个县区贫困户达800人以上的乡镇建立起了6个公共就业服务站,同时多次举办大型专场就业招聘会,方便周边群众便捷获取就业资源信息。”海东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服务部部长王军宾说,目前公共就业服务站搭建起来了,后期将持续落实人员到位,规范服务站运营状态。
面对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丈夫和年仅16岁却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务工的儿子,50岁不识字的胡永兰在就业局的多方协调帮助下顺利就职于江苏利锡拉链股份有限公司,每月能挣到4000多元工资,单人宿舍、可口的江南饭菜和整洁的工作环境,让胡永兰体会到了政府的温暖。而胡永兰的女儿也被安置到无锡晶澜光电企业务工,月薪达到了5000元以上,儿子则决心继续到无锡技师学院就读。
记者了解到,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近20个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文件,为推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岗位、增加社会就业、拓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聚焦重点群体,深化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向江苏无锡及附近城市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72人,向省外转移贫困劳动力(除无锡市)就业1653人,就近就地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21人。深入开展以稳就业“四送”“企业大走访”“网络招聘”“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为主线的公共就业服务,900家企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178人。
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141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49.9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52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6746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1.3%;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99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27%,劳动力技能培训24587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334人。
“目前,国家、省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阶段性政策措施,都有很强的时间性。如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每人每月200元),享受时间只有6个月;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一次性补贴(1000元/人),享受时间截止到今年年底。”据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市人社局力争将这些阶段性政策变成长期政策,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就业补贴的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条件下,进一步放权给基层,真正发挥就业补助资金在促进“六稳”、落实“六保”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到为企业送温暖添活力,再到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育新机、开新局,海东市人社局怀揣攻坚克难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未来,市人社局也将持续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抓实落细“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建设群众满意、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