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健人
记者: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你是怎么理解种好“书记责任田”的?
王海波:作为一名市直机关党支部书记,我始终坚定“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理念,深刻凝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坚定自觉,在其位、谋其政、用其心、尽其责,把机关党建时时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实际工作中,带头履行好党支部书记职责,以上率下,时时处处为党员干部树立表率形象,公开自己的承诺,身先士卒,始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支部其他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地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确职责清单,积极作为,在抓好地方品牌工作的同时,种好党建“责任田”,做到恪尽职守,把党建工作主业意识和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记者:你是通过哪些举措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并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海波:市品牌产业促进局于2019年3月挂牌成立。单位成立一年多以来,始终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工作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和“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市品牌产业促进局领导班子建设和地方品牌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特别是针对“拉面人”群体,探索创新了一系列特色举措,取得了工作实效。一是加强流动党支部建设,强化组织覆盖。充分发挥全国119个拉面驻外办和劳务服务站作用,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加强对在外拉面从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外地从事拉面行业相对固定的党员经营户中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引导党员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已成立13个流动党支部。二是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拉面店”宣讲,强化意识形态。创新“党的创新理论进拉面店”宣讲模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带队到全国各地,为拉面从业人员和流动党员讲党的理论、政策法规、企业发展和民族团结。各拉面驻外机构及时向身边的“拉面人”宣讲政策形势。持续加大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网”等主流媒体新闻宣传力度,主动占领舆论阵地。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民族团结。一方面强化政策法规宣讲,一方面积极为在外拉面从业人员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引导拉面人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发公开信、物资慰问、倡议减免房租、协调就近就业、组织集中返岗等措施,助力拉面行业复工复产。广大“拉面人”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当地疫情防控阻击战,自发组织给当地医护人员送餐送水、捐资捐物,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韩木海买、“全国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马文德、“全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韩索力么乃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深化了民族友谊,促进了民族交融。四是大力发展拉面产业,打好脱贫攻坚战。先后制定出台了《海东市“拉面产业”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和《海东市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等政策性文件和配套办法,采取完善产业扶贫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品牌提档升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复工复产、深化对口援建协作七大举措,全力保障“拉面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拉面产业”使原本贫困的群众“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同时,海东发展“拉面产业”做法被国务院农民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人社部等部门在全国进行经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