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震后十日记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震后十日记
发布日期:2024/1/2 15:08:51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报道

要有水电、有采暖、有公厕、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有党群工作站、有医疗服务……就在不久前,青海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会议暨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各集中安置点要在“六有”基础上,做到安置点点长负责制、指挥工作通信联络、安全巡查、互帮互助机制、矛盾调处化解、志愿服务“六到位”。

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被放在党和政府的心里。距离地震发生已有10天时间,受灾群众安置得怎么样了?“六有”“六到位”开展得如何?本报记者再赴地震灾区,带来最新报道。

放心!这里有“招手停”水车

“我们刚开始是两辆供水车,每辆有8吨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龙浩水务集团负责运水的张元煜说,灾情发生的第二天,集团临时安排了两辆供水车,早上7时从水务集团接水,一辆供水车备用,一辆直奔金田村和草滩村,10时左右到达目的地。

而这几个小时的路程,张元煜所负责的供水车一路上都处于“招手停”的状态,只要见到有受灾群众招手,张元煜就会停车为他们供水。

1228日,记者在中川乡金田村安置点看到,张元煜将供水车停在路边,在这期间,不断有受灾群众以及现场救援人员拿着水桶前来接水。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造成民和县官亭镇、中川乡等地水利人饮供水管网不同程度受损,导致供水中断,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和救援人员开展救援。为此,民和县龙浩水务集团组成12人的应急供水保障组,接连组织了5辆“招手停”水车给临时安置点、各抢险队指挥部和断水的农户巡回送水,在安置点和救援一线设置了12个供水点,日均供水150吨,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和前线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应急供水。

龙浩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赵国胜告诉记者,在为受群众保障应急供水的同时,集团第一时间设立了应急处置抢险组,连夜派出抢险专业力量,对所属辖区6个供水片区全面开展灾后人饮水利设施受损情况排查,逐一开展灾后风险评估,重点排查官亭、中川重灾区水利设施险情险段,确保人饮管网设施安全。

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官亭镇、中川乡部分人饮供水主管道断裂,严重影响两乡镇正常用水问题,供水保障抢险队现场详细制定抢修方案,迅速对断裂管网开挖抢修,经过近16个小时的连夜奋战,顺利完成了官亭片区人饮供水主管道震后断裂受损处置任务。截至目前,修复损毁管道65处,共计1.9公里,受灾区中川乡和官亭镇1.3万户4.6万名群众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放心!这里全部恢复供电

“受地震影响,部分电力设施、线路受损,经特巡检查、应急抢修,截至1921分,停电的用户,现已全部恢复供电……”

1219日晚上,一则“供电全部恢复”的消息让杨丽雪心里不免又多了一份安慰。

“我俩先去看看阿妈在干嘛,回来再写作业吧,反正有电了,不怕黑。”杨丽雪挽着王淑兰的胳膊从金田村安置点走向救援现场。

就读于中川乡中心学校的杨丽雪和王淑兰是同年级不同班的同学,她俩既是同村校友又是好友。杨丽雪和王淑兰是住宿生,杨丽雪回忆道,发生灾情时,睡在上铺的她恍惚感觉床在动,她的第一反应以为有人在摇床,等听见有人喊她才发觉地震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电,反正看好多同学都是摸黑逃出来的,老师们在点人数,好在身边的同学都没事。”杨丽雪说。

在另外一个安置点,记者看到几名孩子将手机、平板电脑放在一旁充电,家长则相互传达着微信群内学校复课的通知。

显然,随着电力供应的恢复,一切正回归到正常状态。

记者采访了解到,地震灾害发生后,国网青海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组织海东供电公司、黄化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送变电公司等相关单位,对所属变电站、供电线路及电力设施进行特巡,迅速有力推进负荷恢复、设备抢修和物资支援工作。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派出抢修人员412名、抢修车辆119辆、应急发电车18台,分赴各现场细致核查受损情况,科学制定抢修计划,有序推进抢修作业。经过连续抢修奋战,截至191921分,受本次地震影响的用户全部恢复供电。

放心!安置点干净卫生

“请大家放心,有我们在,安置点就会永远保持干净卫生。”记者在地震灾区安置点采访时,看到不少环卫工人的身影,他们不惧严寒,呵护着安置点的卫生。

在官亭镇喇家村安置点,一排排集装箱板房外面,一个个垃圾箱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安置点的地上你肯定看不到垃圾。”受灾群众鲍学青告诉记者,目前在安置点生活的有上百人,每天都会产生不少生活垃圾,大家自觉将垃圾投进垃圾箱,环卫工人每天会及时进行清运,保证了这里的干净整洁。

“不能因地震影响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海东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安项加表示,地震发生后,海东市城管局主动出击,1222日组成两个巡回检查组,对民和县中川乡街道、官亭镇街道以及喇家村、草滩村、金田村安置点和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巡查,共发现农户、商铺门前及道路沿线堆放废旧东西、生活垃圾20余处,随后出动城管人员40人、环卫工人158人、车辆17台次,清运垃圾30车次共97.5吨。

1223日,又对中川乡集镇街道、官亭镇街道、喇家村、草滩村、金田村安置点及沿黄公路沿线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攻坚清运,调派环卫工人150人,出动清运垃圾车8台次,清运垃圾104吨。24日起,对中川乡集镇街道、草滩村、金田村安置点实行网格化区域管理,目前已实现垃圾清运管理常态化。

记者了解到,自1221日至目前,海东市城管局累计出动城管工作人员220人次,调派环卫工人728人次,出动清运垃圾车192台次,共清运生活垃圾677.7吨。在各安置点、村民集中点、街道沿线投放垃圾桶240个、垃圾收集箱12个,保障了受灾群众垃圾投放的需求。

同时,中川乡和官亭镇也在各安置点及时安放了公共厕所,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如厕问题。记者在现场看到,由最初的简易厕所到现在的移动式厕所,极大地方便了受灾群众如厕。

放心!我们的健康有他们守护

“请放心,这里每一个人都是你的亲人,有什么需要就及时找我们。”

“嗯嗯,经过你们的开导,我这两天睡得可踏实了。”

这是从民和县官亭镇喇家安置点一间板房里传出来的对话。和怀孕的喇小花(化名)面对面坐着聊天的是一位医护人员,她正在给喇小花再一次进行心理疏导。

地震的发生,让不少受灾群众至今仍心有余悸,尤其是那些失去亲人的受灾群众。

“今天我们对9名地震中受伤住院的患者和10名家属进行了心理干预。”27日,当记者见到刚刚忙完的一名医护人员时,她告诉记者,当日全体医护人员在灾民安置点开展心理巡诊123人,其中重点心理干预6人,给予药物干预6人。19日至27日,已累计开展心理干预3188人次。

心理援助只是现场医护人员呵护受灾群众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地震发生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参与救援,随后在各安置点设立医疗点,通过“固定+巡回”的方式,在开展日常诊疗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对“一老一小”、孕产妇、新生儿、残疾人、重大疾病出院康复患者等开展逐户逐人全覆盖、无遗漏巡诊统计,并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性做好每日巡诊和转运救治等工作。

与此同时,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到抗震救灾一线,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分别包片民和县中川、官亭镇、杏儿乡三个乡镇,与市县两级医务人员共同成立了省市县联合医疗巡回组,全力做好灾区群众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各安置点累计开展诊疗服务1484人次、巡诊3685人次、健康教育2170人次、发放中医药汤剂5233袋。

医疗部门不断强化环境消毒,特别是对公共厕所的固定消杀,至目前已累计消毒27.47万平方米。同时,持续开展了民和、循化、化隆传染病监测评估,做好灾区水质监测,1219日采集水样6份,21日采集水样4份,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经检测10份水样检测结果与近三年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放心!党群工作站就是咱的主心骨

“临时党支部就在板房里办公,我们可以随时找到他们,心里踏实。”在草滩村,村民切养吉指着板房外悬挂的党旗说。

切养吉所指的那间板房,是安置点党群工作站的“办公室”。别看这样的办公室简陋,却包含临时党支部、安全工作站、志愿者服务站,负责为群众发放物资、解决日常吃饭、调解矛盾纠纷、进行儿童心理疏导等工作。

像这样的党群工作站,在民和县91个安置点共有80个,每个党群工作站由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社长、党员志愿者、辅警等组成,现共有2160余名党员参与工作。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一个党群工作站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喇家村有两个安置点,因距离较近,目前设立了1个党群工作站。该党群工作站安置点点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克萍对参与工作的党员进行了细化分工,有保洁员、纠纷调解员、警务员、物资管理员、食堂管理员等,同时对安置点131户群众按户编号,按照“十户一人”的原则配备网格员,全力解决群众日常所需,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草滩村常住人口285960人,党员干部29名,越难越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越是百姓的依靠。”当了6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何永光深知,班子的凝聚力需要他这个“头雁”发挥作用,在建立的临时党支部里,他把物资分发台账记录得仔仔细细。

草滩村老党员杨山明如今也是党群工作站的一员,在抗震救灾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地震发生后,需要搭建三顶帐篷做食堂,保证群众有热乎饭吃,杨山明虽然年过七旬,二话没说上前加入了年轻人的队伍,大家齐心协力抬起帐篷选好位置进行固定。

如今,这80个党群工作站飘起了80面鲜红的旗帜,在震中村庄、在安置点、在保畅通施工现场,民和县党建工作专班组织救援、分拨物资、安抚群众,成为抗震救灾的先锋队和群众的“主心骨”。

放心!集装箱房里很暖和

截至1226日,2289间“防风、保暖、阻燃”的安置活动板房,在受灾地区民和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03个集中安置点搭建完成,9551名受灾群众全部从帐篷搬进板房,为群众温暖过冬、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壶开水别忘了灌进暖水瓶里,一会儿我们煮奶茶喝。”28日早上6时,中川乡清二村的祁宝梅一家人还是像之前的几天一样,起床整理床铺,穿衣洗漱,儿子张罗着生火烧炉,儿媳扫了扫“新家”里的灰尘后,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

祁宝梅家中有6口人,因为这次地震,她家的屋子有很多受损的地方,根据评估,她家的房屋不具备住人的条件,村“两委”考虑到祁宝梅一家有老人和小孩,优先将一家人安置在首批到达的活动板房内。

时值隆冬,走进祁宝梅家18平方米的“新家”,房屋内炉火正旺,暖意融融,屋子内放着4张床,在靠近窗户的两张床之间放着一张简易餐桌。

“现在好多了,这几晚睡得比之前‘稳当’多了,再也不是半睡半醒。”祁宝梅边热情地邀请记者喝奶茶边说,好在有党和政府,让他们很快住进了“新家”。

记者走访各安置点发现,和祁宝梅一样,海东市9551名受灾群众如今全部住进了温暖的板房,崭新的烤箱火炉、床铺、电视等是“新家”的标配,在他们看来,入住“新家”后身体的温暖微不足道,心里的温暖才是最持久的。

记者手记:其实,在受灾现场,从来不缺勇敢逆行的身影,有消防救援人员,有人民子弟兵,还有社会志愿群体……无数个“他们”是强大的力量,也是最强的守护者。天会放晴,花会重开,凡事都会孕育着希望,相信我们继续迈步终会柳暗花明,重建家园。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