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讯(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张懿)记者从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年来,海东市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完善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海东市始终将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筑牢海东生态安全屏障的最大政治责任,认真学习《黄河保护法》,全面落实黄河保护各项工作职责,高规格召开全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会,编制印发《黄河海东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黄河海东流域生态治理、水资源保护利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河湟文化传承等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守护好黄河安澜。
海东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一季度,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7.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6个国家考核断面平均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黄河警示片等11轮次环保督察检查反馈的791个问题完成整改744个,市级销号734个。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群众信访举报件总体办结率达100%;全市37座小水电站完成清理整改32座,剩余5座将于年内全面完成整改任务。988处雨污混接错接问题已整改60处,508个湟水河入河排污口和135个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溯源工作全面完成。
为持续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海东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2023年全市1678名河湖长巡河湖5.2万余人次,巡查河道9860公里,巡查水域875平方公里,累计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6950吨,拆除违法建筑物1300平方米。水利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乐都区杨家水库、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水库、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夕昌水库、互助土族自治县柏木峡水库4座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补齐了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农村供水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31项,受益人口达49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提高至99.83%、99.52%、94.37%。
聚焦产业“四地”建设,海东市持续深化细化蔬菜、制繁种、牦牛藏羊“西繁东育”等农牧业基地建设,配齐配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各类要素,海东市在全省“半个菜篮”“半个粮仓”地位逐步稳固。全力推动青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红狮硅基新材料、青海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积极培育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黄河风情、田园风光为主的五大旅游品牌,着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1827万人次,同比增长73.9%,实现旅游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41%。
此外,海东市以打造新时代河湟文化新高地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颁布实施首部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成功创建河湟文化(海东)、土族文化(互助)、撒拉族文化(循化)3个省级实验区,新建河湟文化博物馆及河湟文化研究中心,举办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文化艺术节,邀请沿黄9省区参与;打造千龙千狮闹新春·河湟非遗大会暨传统社火展演等一批民俗文化品牌,进一步丰富了河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