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化隆县】“统种共富”在化隆遍地开花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化隆县】“统种共富”在化隆遍地开花
发布日期:2024/5/30 14:58:19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老年人没精力种地。”这一现实问题向来是农村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为打破这一瓶颈,2023年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率先在化隆县巴燕镇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新模式,通过前期调研、宣传引导等方式,促使农村“小田并大田”,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四月份,全省首个“统种共富”项目在巴燕镇金家庄村启动后,经过近一个月的辛勤耕耘,满载希望的66.66公顷马铃薯全部种植完成。为第一时间让群众享受到“统种共富”带来的红利,金家庄村集中为参与“统种共富”前期准备和马铃薯种植工作的本村及周边群众发放了人工工资。

经初步预算,巴燕镇金家庄村在后续马铃薯收获阶段,还将带动群众务工性收入10万余元,累计将为本村及周边群众增收26万余元。通过推进“统种共富”,不仅带动了群众就近务工增收,本村群众还能享受分红,既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又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巴燕镇金家庄村的“统种共富”项目成功开启了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化隆县各地纷纷跟进,“统种共富”开始在化隆县遍地开花。

不久前,化隆县德恒隆乡在石乃海村召开了“统种共富”工作现场推进会,石乃海村“统种共富”项目实现首次开耕。

“这是好事,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施项目,现在就等这一大片地‘开花结果’了。”看着眼前一小块耕地逐渐变成大规模的农田,德恒隆乡党委书记马海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马海军说,前几年,德恒隆乡一家一户的土地较为零散,加之年轻人纷纷进城,多数人家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收入有限。为实现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打造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2023年以来,德恒隆乡党委政府在充分了解农民意愿、详细调研土地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转变原始种植方式,通过土地入股实现规模化土地经营,以此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人人都能享受到收益红利。

无独有偶,今年在雄先藏族乡角加片区群众的殷切期盼中,雄先乡的角加村、完加村、电岗村、东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也纷纷开展了“统种共富”土地流转签约仪式,而后雄先乡共整合了563公顷耕地用于“统种”。

沙连堡乡沙一村及关巴湾村今年也“统种”了23公顷土地,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土地交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从种到收,无需操心,只等收获时节坐收粮食。“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省事又省心,还能增产增收,空出来的时间再打打零工、养养牲畜,又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村民马哈克开心地说道。

“小田变成大田,耕地规模化了,机械作业也方便,科学种田也更容易,亩均成本下降,收益也就更多了。目前全村20户常住户加入了‘统种共富’试点种植项目,我们村经营土地达到了150多亩,通过核算,每亩产量400斤,每亩产值能达到1120元,每亩土地预计增收180元左右。”这是沙连堡乡沙一村党支部书记马富贵给记者算的一笔账。

沙连堡乡党委书记吾尖才让表示,“统种共富”真正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打破了以往种植户各自为战、产业形不成规模、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的“老大难”格局,可有效破解耕地细碎化、种地效益低、老龄农民耕种难等一系列问题。

“统种共富”就是将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同时,这种模式还注重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前提,近年来,化隆县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举措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增强了广大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内生动力。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