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报道
盛夏时节,地处青海东部门户的民和大地,骄阳似火,果蔬飘香。
7月20日,踏上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李家垣,铺着旱砂的瓜田里,圆滚滚的西瓜十分诱人。田埂上一棵枝盛叶茂的果树下,放着一张简易床、一个小方桌、一个台秤。方桌前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皮肤略显黝黑的瓜农,正轻轻摇动着手中的草帽扇风驱热,他就是此处瓜田的主人——李幸福,是隆治乡李家村的农民。
入伏的阳光洒落在垣上的瓜田里,散发着火辣辣的热。“这几天天气炎热,我们自己种的旱砂西瓜,尝尝鲜、解解暑……”每每看到瓜田里来客人,李幸福带着满脸的笑容,先给客人递上一块鲜切的红壤西瓜解暑。
隆治乡李家垣上种植旱砂西瓜的历史悠久,而李幸福种植旱砂西瓜的时间仅仅两三年,但就是如此短暂的两三年时间,李幸福凭着勤劳吃苦的双手,每年从2公顷的旱砂西瓜地里“刨”出10万元以上的收入。
李幸福一家三口过去并不“幸福”,也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是李幸福一家从贫困到脱贫的“分水岭”。
2016年,党的精准扶贫阳光普照在青海高原,也点亮了李幸福靠勤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那一年,隆治乡党委政府给予李幸福人均5400元的脱贫产业资金支持,对于有着吃苦精神的李幸福来说,这些扶持资金犹如旱苗得雨、草木逢春,让曾经找不到幸福门路的李幸福一下子有了新盼头、有了新干劲。
当年,靠着党和政府脱贫产业政策的扶持,李幸福在李家垣上种了150株果树苗,随后几年还新种植了桃子、软梨、杏子等9个品种的果树苗。施肥、浇水、修剪、防病虫……对这些果苗,李幸福视若掌上宝贝,精心呵护,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五六年的勤劳辛苦,最终换来硕果满园的收获。
“这些苹果树都是在国家脱贫产业政策扶持下栽植的,如今树干都长到碗口那么粗了,去年这150株果树带来收入2万多元。”看着满枝硕果,李幸福期待着今年新的收获。
好政策下,李幸福不仅摘了穷帽、拔了穷根,还鼓了腰包、富了脑袋。
“现在国家对老百姓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不仅要懂得感恩,更要靠勤劳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脱贫后的李幸福把内心的感恩化作奋进的动力,在经营好果园的同时,于2022年还在李家垣上流转了2公顷土地发展起家乡的传统特色产业——旱砂西瓜。
“刚流转来的土地并不是现在这样连块成片的,而是坑洼不平、零散分布的撂荒地。我对地块进行了平整,重新铺上了旱砂。”李幸福看着眼前的瓜田说,这2公顷瓜田土地流转了20年,2022年种植,首年收入10余万元,2023年西瓜亩均产量达到3000公斤左右,收入20余万元。
聊起这几年在瓜田里忙碌的故事,李幸福经历了很多辛苦,也收获了很多幸福。李幸福感慨说,以前种地赚不了钱,感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年不值,现在种了果树、西瓜,再苦再累地付出也值得,因为靠种地也能鼓起钱袋子。
如今,李幸福的瓜田,不仅“幸福”了自己,也“点亮”了别人。据李幸福介绍,瓜田的种植、除草、清秧等环节都需要人工,少时七八人,多则十余人,日工资120元,一日一结算。
眼下,李家垣的旱砂西瓜全面上市,李幸福似乎并不担忧西瓜的销路问题。据李幸福介绍,西瓜基本被商贩从地头拉走了,今年西瓜上市以来,已拉走了5000多公斤。
隆治乡乡长王燕介绍,李幸福的旱砂西瓜只是李家垣种植旱砂西瓜的一个缩影,目前,李家垣上种植的6.67公顷旱砂西瓜已全面上市。她也欢迎朋友们到隆治乡李家垣旱砂瓜田里体验田园乐趣,品尝旱砂西瓜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