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青海湖东部,悠悠河湟史绵延不绝,编织成源远流长的人文底韵。近日,随着2024青海省丝路花儿艺术节的隆重举办,海东市以优美花儿作乐章,以歌会友、以曲抒情,美美与共、尽情欢歌,全面展示出海东“五业”融合发展的无限魅力。
与此同时,一场非遗文化盛宴在海东市体育中心热烈上演。省、市、区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亮相海东,现场传授非遗技艺、讲述非遗故事、传承非遗文化。
作为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在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湟水河孕育了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湟文化。位于湟水河畔的海东市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承载区,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史前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交相辉映。
“河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土族盘绣、木雕、花儿、河湟剪纸、化隆唐卡等特色非遗项目,是河湟地区各民族群众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也是河湟文化的生动体现。
为进一步推广海东特色非遗文化,在此次丝路花儿艺术节期间,海东市精心布置了河湟非遗特色集市,这一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平台,更成为推广和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窗口。
走进现场,人流如潮,热闹非凡。市民纷纷驻足观赏、品味各种非遗产品,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个扇面好精致啊,上面的花朵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带回家送给亲友再合适不过了。”在撒拉族刺绣摊位前,游客张丽看着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产品连连称赞,爱不释手。
“青绣”是青海民间刺绣的简称,其历史悠久,手法独特,风格古朴,品类丰富,针法繁多,色彩艳丽,应用广泛,是青海各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间手工技艺。“我们撒拉族女孩子很多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以前都是给自己绣一些日用品,这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当地开始大力发展刺绣产业,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这项技艺,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青海省撒拉族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乙米那说。
无独有偶。这几年,互助土族盘绣也开始“走俏”青绣市场。在土族盘绣摊位前,一朵朵艳丽的太阳花绽放,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驻足。
在乐都区建筑雕刻木工展区,一个个精美的房屋模型、各种活灵活现的木雕动物……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这是我用榆木雕刻成的一个作品,属于根雕的一种,三分靠雕刻,七分靠自然生成。这个动物形象叫作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儿子之一,象征着长寿吉祥,在古代的建筑里面比较常见。”今年68岁的唐以禄是乐都区雨润镇羊圈村人,十几岁时他就随着家里的长辈开始学习木雕手艺,多年来,当地许多人家房屋建筑上雕刻很多都有他的参与。
在非遗集市里,化隆唐卡、黄河石艺画、互助玉雕、麦秆画、河湟剪纸等一批非遗产品纷纷展示着各自的魅力,无言地诉说着悠悠河湟史。通过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的展示和宣传,让来宾全方面了解海东非遗文化,搭建非遗项目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让“藏在深闺无人识”的非遗产品走向大众,海东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