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朱得君 通讯员 刘文静 8月6日,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王家湾村的青山绿野间,马蹄声碎,人声鼎沸。一场承载着北山人精神密码的赛马活动在此激情开跑。18名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及乐都区芦花乡、马营乡、共和乡的骑手,以风为翼,以马为友,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界的褶皱里,演绎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交响,更奏响了一曲传统与热爱的恋歌。 天刚破晓,王家湾村的赛马场已被晨雾与欢语唤醒。彩旗在山风里猎猎作响,与远处连绵的青山相映成趣。身着七彩民族服饰的骑手们早早到场,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格外鲜亮:有的轻抚马颈,指尖拂过油亮的鬃毛,仿佛在与老伙计低语;有的蹲身检查鞍具,绳结的每一次勒紧都透着谨慎;还有的牵着马在场地缓步,目光扫过赛道时,藏着跃跃欲试的期待。 看台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着小马扎、遮阳帽,把赛场围得水泄不通。孩童们扒着围栏踮脚张望,清脆的笑声混着老人摇扇的轻响;熟人们凑在一起,聊着往年赛马的趣闻。 “嘀——”一声清脆的哨音划破天际,18匹骏马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骑手们身姿低伏,紧贴马背随奔跑的节奏起伏,双手紧握缰绳,时而轻抖指令,时而俯身压低重心,人与马的呼吸仿佛融成了一体。 最令人屏息的是弯道角逐。一匹枣红色骏马试图超越领先者,骑手猛地侧腰调整方向,马身几乎与地面倾斜成角,马蹄踏过草地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惊得场边观众齐声惊呼。看台上,手机镜头追着马影移动,呐喊声、加油声震耳欲聋,连风里都裹挟着滚烫的兴奋。 最终,来自马营乡北坪村的强军得驾驭爱马一路领先,如一道闪电冲过终点线。当他勒住缰绳,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浸透的衣衫紧贴脊背,可他望向爱马的眼神,满是温柔。“赛马是咱乐都北山人的根。”他抹了把汗,笑容爽朗。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山跑马”早已超越了体育竞技的范畴。每年农历六月,从上部北山到下部北山,一场场赛马活动接连开锣,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 此次赛事里,既有年过半百的老将,他们的马鞍磨出了包浆,见证了数十载的赛场春秋;也有二十出头的新秀,年轻的脸上写满对传统的敬畏。 当最后一阵烟尘落定,赛场的欢腾仍在延续。孩子们追着马驹奔跑,老人们念叨着赛事的细节,骑手们互相拍着肩膀交流心得。这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热爱的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