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海东以实举措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海东以实举措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
发布日期:2025/8/15 9:47:28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海东日报讯(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马莉娅)入汛以来,海东市天气复杂多变,针对极端复杂天气形势,海东市健全科学高效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坚决扛牢防汛救灾政治责任,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织牢织密防汛安全网,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海东市深刻把握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检验政治担当和能力作风的重大考验。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防汛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坚持靠前指挥、密集调度,及时分析研判雨情、水情、汛情,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各县区、各部门负责同志高效协同推进、科学谋划区域防汛工作;乡镇干部下沉一线,村社干部切实发挥末梢责任,确保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在岗在位。通过拧紧五级包保责任“全链条”,全面压实34名市级领导、149名县级领导、1141名乡镇领导包联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为做实临灾准备,海东市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眼睛”和“第一道防线”作用,组织气象、应急、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做好“前瞻性+应急式”会商研判和调度102次,发布各类预警信息352条,手机短信发布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368条,覆盖50万余人次,及时精准有效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迅速有效到达基层末梢,确保“叫应”直达到乡、到村、到人。重点做好夜间、局地短时强降雨和山洪灾害短临预报预警,为做好灾情应对提供准确决策依据。

同时,严格落实“关停撤转巡”等措施,消除可能引发灾害事故的隐患,坚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确保安全度汛。对全市2250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安全检查,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强城市排洪防涝,排查桥梁涵洞21座、雨水井4356座、污水检查井20座,整改易涝积水点12处,疏通排水口72处、排水管渠155.8公里,确保各项排水设施汛期正常运行。聚焦全市64座中小型水库、137条河道、382条渠道、中型以上185座淤地坝、31座水电站等,开展县级隐患全覆盖自查整治,并组成6个市级工作组深入各县区开展督查。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13.48万人次,车辆2.8万台次。

海东市把确保人员安全作为防汛工作的核心目标,严格落实“叫应、叫醒”机制。全市六个县区95个乡镇(街道)1587个行政村(社区),配备5409台套预警叫应叫醒设备,配备率达100%。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应急广播、高音喇叭、敲门入户等多种方式,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危险区、低洼易涝区、危旧房屋等重点区域的受威胁人员,落实“一对一”转移责任人,坚决果断执行转移指令,下沉干部7.7万人次,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11.1万人次。

此外,健全完善“扁平化”指挥体系和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确保信息共享、指令畅通、行动同步。成功高效处置15起突发洪涝、山体滑坡等重大险情。全力做好抢险救灾物资更新储备,分类储备市本级防汛应急物资27类2.21万余件,救灾物资34类2.58万余件,1668支各类救援队伍2.45万人随时待命,时刻处于临战状态,提前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预置布防救援力量、物资和装备,确保关键时刻用得上、拉得出、能处置。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四级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防汛指令和信息上传下达“零延误”。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