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尕桑才让)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今年以来,海东市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强化各项增收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打好帮扶“组合拳”,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全力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海东市紧紧围绕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这一目标,通过发展产业大幅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衔接国家政策增收转移性收入。持续培育壮大马铃薯、蔬果、油菜、生猪等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做强肉牛、肉羊、禽蛋、冷水鱼、青稞、饲草、乳业等特色产业。全市粮、油、菜、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3万公顷、3300公顷、2万公顷、1.1万公顷。全面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培育壮大区域劳务品牌,让更多群众就近就业。
截至目前,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8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6万个,帮助实现就业3486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211人。全市脱贫人口已务工就业75195人,完成任务109.9%。同时,海东市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帮扶、金融帮扶、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搬迁群众在迁入地快速融入、增收致富。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建档立卡户实际就业人数915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300人的110.2.%,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搬迁群众实现了户均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此外,海东市还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与无锡市对接联系,已签订协作协议7份,通过“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帮扶协作新格局。
据悉,2023年,海东市共谋划申报东西部协作项目97个,资金规模2.68亿元。全市就业帮扶车间(工坊)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认定就业帮扶车间数量稳步增长,带动就业能力逐步增强,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过新一轮的清理认定工作,全市累计认定155家帮扶车间(工坊),根据运营情况看,全市六县区155家就业帮扶车间(工坊)营业额100万元以下的有66家,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74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15家。从带动劳动力就业来看,全市就业帮扶车间(工坊)带动就业4920人(其中脱贫户及监测户159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