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时报记者 张娜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地缘相接、山水相依,共处兰西城市群中心节点位置,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要津,109国道、京藏高速、兰青铁路、兰新高铁贯穿两地,两地中心城区紧密接壤,交通设施一体对接、资源要素优势互补、跨省区域合作优势明显。
2019年12月31日,承载着青海和甘肃两省人民期盼、连接青海“东大门”与甘肃“西大门”的川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两地往来时间缩短至5分钟。
范丽君是红古区海石湾镇人,两年前来到民和县广播电视局工作。这两年,她每天一直往返民和、红古两地。川海大桥通车后,路况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通行的时间。“以前从海石湾到民和,要从109国道绕一个大圈,路上坡度大弯也多。现在好了,川海大桥开通后,变成了直线距离,从家到单位开车十分钟就到了。”
对于湟水河两岸的人民来说,川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时间和路程,也带来了共谋发展、创造繁荣的机遇。
马场垣乡隔湟水河与红古区相望,川海大桥建成通车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使越来越多的甘肃游客慕名而来,甘肃也成为民和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近日,记者来到马场垣乡金星村。该村温室大棚里热闹非凡,众多游客正在采摘。“川海大桥通车以后,开车到民和也就十来分钟,我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来这儿体验采摘的乐趣,这里瓜果蔬菜种类齐全,价格也非常划算。”来自红古区的市民孙亚丽说。
金星村种植大户王玉和是红古区人,2010年来到金星村承包大棚种植蔬菜。没过几年,王玉和便成了金星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种植的蔬菜多半发往兰州市区和海石湾镇销售。说起道路交通改善带来的便利,王玉和深有体会:“刚来民和的时候并没有采摘游,蔬菜瓜果都是自己用农运车拉到民和县城的市场零售,成本较高。如今,交通越来越便利,我们的运输成本也低了不少呐。”
除了川海大桥之外,民和、红古还共建共享交通路网,为两地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2019年12月,民和、红古共投放22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开通了民和县高铁南站至红古区海石湾火车站的公交线路,打破了两地在交通客运领域互联互通的“瓶颈”。总投资1.9亿元的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已开工建设,将有效改善红古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甘青大通道重要交通支点和物流基地建设。民和县市民张映宽说:“民和人经常去海石湾坐火车,就像家门口的火车站一样。”
如今,川海大桥、享堂大桥、民小公路下川口特大桥、川垣北路至G109连接线相继建成通车,两地重要通道陆续连接,跨行政区交通联系通道初步形成,同城融合发展空间距离不断拉近,交通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两地群众交流交往日趋紧密,“民和——红古同城生活圈”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