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伤残的双脚蹚出脱贫路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伤残的双脚蹚出脱贫路
发布日期:2020/6/18 9:33:02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因为党的政策好,我不仅自己创业脱贫,还带动了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朱家台村的残疾人朱锦福自豪地说。今年42岁的朱锦福,在不满1岁时不小心滚入了烧热的火炕里,造成肢体二级残疾……从此,伤残的双脚伴随他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

  10岁那年,朱锦福终于跟其他孩子一样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四年级时因为长期行走,他的双脚常常流脓,并伴着针刺般的疼痛,最后还是因为双脚的原因放弃学业,辍学在家。

  失学在家的日子里,年幼的朱锦福就思考过:“我能做什么?我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看到他整日闷闷不乐,父亲也着急。没过多久,父亲就从县城买回来一台手摇式压面机。于是17岁的朱锦福,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农忙时,村民们为了节省做饭时间就来找朱锦福压面条。这时的朱锦福往往从早上一睁眼就忙到半夜三四时,有时候一天就能加工50多公斤面粉。“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后4天,我压面一共挣了300多元钱。这在当时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啊。”朱锦福回想起来现在都感到很骄傲。

  在第一份“职业”后,朱锦福还做过摆地摊、钉鞋等小生意。2006年,朱锦福跟着弟弟开始做天然气壁挂炉的安装工作。两年多时间里,他跑遍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内每一处需要安装壁挂炉的地方,熟练掌握了壁挂炉的安装和维修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2009年,朱锦福了解到互助县也将开始实施天然气改造工程。于是他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父母的支持和弟弟的帮助下,回到家乡在县城东街开了一家天然气壁挂炉安装门店。

  这一干就是三年。到2011年底,他的门店净收入达到了18万元。

  安装壁挂炉不仅是一项重体力工作,而且还需要经常上下楼梯。坚持了四年后,因为双脚的原因朱锦福再一次放弃了这份工作。

  2012年,朱锦福跟妻子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开了一家餐馆,因经营不善导致饭馆亏损十几万元,从此又陷入了贫困。

  2014年年底,闲不下来的朱锦福向亲戚们借了3万元,在村里一个闲置的空院内修建了一座简易鸡舍,购进500只鸡苗和一批饲料及药品,开始再次创业。

  他每天起早贪黑,在鸡舍内忙里忙外地精心饲养这些小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一天早晨他走进鸡舍时,发现前一天晚上还活蹦乱跳的小鸡突然变得没精打采,还有十几只已经死了。他急忙为小鸡们逐个喂药,整日待在鸡舍里观察情况,可病情还是迅速蔓延开来,两三天时间里,小鸡损伤过半。

  朱锦福四处求医问药,找兽医诊断病情。兽医确诊他喂养的这些小鸡得了喉管炎,给他开了药方并教授喂药的方法。朱锦福连夜赶回家里,按照兽医的要求将新买来的药逐一喂给小鸡们,第二天小鸡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保住了这四百多只小鸡,也保住了朱锦福的希望。

  为了更好地照料小鸡,朱锦福在鸡舍旁边盖了两间简易房,吃住在里面。每天天不亮就开着小三轮摩托车到家里驮运喂鸡的干净水,之后对鸡棚进行消毒,给小鸡喂食、喂水,打扫、清理鸡棚。

  在得知朱锦福的情况后,省残联和各级残联为他及时提供了支持,陆续为他免费提供了3400只鸡苗和相关养殖技术与信息,指导他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建房屋、盖鸡舍……

  养鸡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可销售又成了创业路上的另一个难题。当这批小鸡临近出栏的时候,朱锦福骑上小三轮摩托车,拉着他的劳动成果,到离家30公里的县城沿街兜售。县城的居民小区、发展旅游的民俗村、柴火鸡门店……都是他推销的地方。

  “有了动力后,我开始认真研读养殖方面的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请教乡兽医站的兽医,很快掌握了基本的养殖技术。”朱锦福说。

  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朱锦福心里暖暖的,“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的理念在他心里深深扎根,在他自己的努力和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的养殖产业在持续发展。

  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近年来土鸡、土鸡蛋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饲养土鸡市场前景广阔。

  2017年,朱锦福创办了“锦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朱锦福鼓励周边15名残疾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3名)入股,参与生产和分红。“通过养鸡,家里条件慢慢改变了,以前我是贫困户,现在脱贫了,还带动了几个周边的残疾人增收。我还要一直养下去,让更多残疾人家庭加入脱贫致富的队伍。”朱锦福说。

  为此他特意培育有志于发展山养土鸡原生态产品的专业养殖户,并免费为分散居家养鸡的农户提供培训,指导养鸡技术。“锦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为互助土族自治县有名的“公司+农户”养殖合作社。2017年底,入股的残疾人年人均收入增加了5000元,发展山养土鸡原生态产品的专业养殖户年人均收入增加了4000元,他们在家门口圆了脱贫梦。

  2018年,“锦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增加了5名残疾人参加家庭分散养殖,还被海东市残联授予“残疾人就业基地”。2019年,省残联又为合作社投入3.6万元帮扶资金,进一步帮助朱锦福和入股残疾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今年,朱锦福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各种困难,三月份就与格尔木市青鲜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定育雏鸡七千只,有效降低了疫情对合作社经营造成的影响。

  “通过养鸡,家里条件慢慢改善了。以前我是贫困户,现在脱贫了,还带动了周边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增收,感到很高兴。我还要一直养下去,让更多残疾人加入脱贫致富的队伍,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朱锦福说。(董慧)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