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海东市稳打组合拳保农牧业生产良好发展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海东市稳打组合拳保农牧业生产良好发展
发布日期:2020/6/5 10:34:24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今年来,海东市农业农村部门立足工作职责,牢牢把握“稳”的总基调和“保”的总要求,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补短板等重点入手,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力以赴实现粮食丰产

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路,以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为抓手,安排市级资金1000万元,全面启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共完成“两减”面积105万亩。全市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19亿元,落实粮食作物保险21.13万亩。完成2019年度30.8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今年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开工建设。完成全膜技术推广79万亩。建立各类粮食作物制繁种基地2.13万亩,新品种试验示范0.5万亩。全市1.5万亩撂荒地实现了复耕。目前,全市春播已全面完成,完成粮食作物种植200.24万亩,农作物长势良好,预计较上年可增产1%以上,为全面完成一产增加值增长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强化支持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出台《海东市生猪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召开了全市恢复生猪生产暨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推进会,着力打造以乐都、互助为重点,其他县区为补充的生猪生产格局。积极争取资金5890万元,对大型生猪养殖场重点扶持。目前乐都益邦50万头养猪场一期年出栏30万头项目已开工建设,乐都弘育、容生,互助源虹三个30万头养猪场一期项目计划7月投产,将从根本上满足青海本地的猪肉需求。从提高良种化程度入手,全市订购优良种猪1000头。全市解决养猪用地3200亩,为扩大生猪生产提供了用地保障。通过补贴鼓励散养户适度发展能繁母猪,年末全市能繁母猪存栏可达4.9万头。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通过对养猪场(户)全面开展排查,严格开展执法检查,全面禁止泔水饲喂生猪,全市未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

三、千方百计加强“菜篮子”生产

从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入手,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果品、牛羊肉、奶业等“菜篮子”工程,全市完成蔬菜种植25.4万亩,特色农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6.2%。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安排茬口,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叶菜类、芽菜类生产力度,扩大蔬菜生产规模,鼓励就地就近就业,解决蔬菜生产中用工难问题,提高设施农业种植率、产出率。实施奶牛良种扩繁、良种奶牛补贴、肉羊杂交改良、仔猪繁育专业村建设,加快乐都下营蛋鸡场建设,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全面开展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食用菌示范推广,切实抓好速生菜为主的春夏季设施蔬菜生产。目前,全市“菜篮子”产品产能稳步提高,各类牲畜出栏173.5万头只,同比增长11.4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3万吨、0.48万吨、2.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9%、50.1%、24.8%。

四、多方争取增加农牧业投资

积极与省有关厅局对接,加大农牧业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今年共争取农牧业发展项目48项,总投资7.85亿元,1—4月份累计完成投资8677万元。项目投资方面,市、县区农业部门与河湟农业投资公司、海东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等单位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投资2.05亿元的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示范园一期项目开工建设,乐都区弘育30万头只商品猪生产基地、荣泽10万吨生物有机肥扩建、民和县核桃庄里长垣养殖园区、平安大红岭生态田园综合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启动实施,进展顺利。同时,积极引导农牧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105家,复工率达91.3%。3991家各类专业合作社现已全部复工复产,全市农业重大项目开工复工7个,全市10家畜禽屠宰厂已全部复工复产。

下一步,全市农牧业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持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是抓粮食生产。加强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抓好“一喷三防”,及时组织机收,实现颗粒归仓,坚决打赢全年粮食丰收第一仗。强化病虫害防控和气象灾害防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二是抓“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好规模化养殖场扶持政策,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争到年底全市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全市年存栏生猪达到46万头,出栏生猪84万头。继续抓好家禽、水产、蔬菜等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三是抓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恢复乡村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引导返乡留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扩大技能培训规模,拓宽农民多元增收渠道。四是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重大现代化牵引性工程建设。加快储备建设一批投资额大、影响面广的大工程大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