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今年以来,海东市通过推动“审批破冰”、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活起来”“多起来”“强起来”,全力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1至5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773户,累计达97762户,较去年年底增长7.61%。从新登记市场主体看,呈现“两降两升”的态势,新增市场主体和新增个体工商户,同比下降7.91%和12.57%,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1236户,同比增长6.64%;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17户,同比增长28.4%。
一、着力简化手续,推动审批破冰。认真落实《压缩企业开办时间20条措施》,全面实施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压缩登记注册审批环节,将开办企业所需4个审批环节优化为1个环节,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环节、全面实行住所(经营场所)自主申报制。将开办企业的办照时间、公章制作、申领发票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全程电子化率达100%。
二、着力优化服务,切实纾困解难。推行容缺审批,对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年报或不能正常生产经营的,允许市场主体变更登记许可事项延后办理、药品(械)登记许可事项承诺办理、延长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期限,并公布“一日办结”许可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推行柔性执法,实施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于处罚清单制度,对可以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制止或纠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支持鼓励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推进预约登记、延时登记服务。切实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求。延伸“一条龙”服务,在做好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登记服务事项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延伸做好“河湟新区”市场主体登记服务工作,帮助市场主体解忧纾困,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新动能。
三、着力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专项监管执法,围绕疫情防控、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重点工作,出重拳、下猛药,开展打击消费欺诈等消费侵权行为、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打击市场价格违法、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加强综合监管执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推行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执法,努力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有效避免重复执法等问题,不断减轻企业负担。建立统一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大力推动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工作,建立健全消费维权服务站,逐步打通消费维权“最后一公里”。
四、着力强化举措,助力复工复产。持续推动食品药品“双安双创”工作,把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平安区顺利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的基础上,互助、民和、循化3县加快省级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形成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双安双创”格局。持续打造食品安全地方品牌和示范景区,叫响 “平安驿﹒袁家村”“青海年﹒醉海东”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降低用能成本,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助力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