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徐四伟
“看看我们今天的新农村,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能有这样的好日子,是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是党的好干部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这几年,我们村实现了村容村貌变‘靓’、村民收入增加、基础设施提升、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显著变化。”正在给牦牛喂草料的包庆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井尔沟村的“家庭牧场”,整齐的养殖棚舍映入眼帘,棚圈内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光亮的牦牛正悠闲地吃着饲草料,脱贫户包庆生看着满圈的牛儿心中很是欢喜。
今年50岁的包庆生一直从事牛羊养殖,对于养殖他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没有资金支持,养殖难以形成规模。2016年,借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包庆生通过“530”扶贫贴息信贷政策和5400元启动资金政策,利用贷款资金开始大规模养殖牛羊,利润逐年见好。
尝到了养殖牛羊带来的甜头后,包庆生成立了个人“家庭牧场”养殖基地,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附近村民提供牛犊,帮助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
在包庆生的养殖道路上,乡村两级的各类培训政策也为他鼓足了干劲。村干部每年定期邀请农业种植与动植物防疫高级讲师进行畜牧养殖知识讲座,用“板凳会”的形式,以“政策宣讲+为民办事”的模式,解决种养殖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种互相配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养殖方式已带动周边200多户群众增收。
“我们村的牛羊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销量很好,都是整车拉到省内外牛羊市场销售的。”包庆生高兴地说。如今,包庆生已经从最初的两三头散养发展为规模化养殖150多头牛,一年收入20余万元,已经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产业兴,则百姓富。近年来,洪水泉乡积极探索富硒养殖产业结构,广泛应用标准化养殖技术,积极鼓励“家庭牧场”、养殖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改变以往畜养殖生产“小、散、弱”的格局,推动养殖产业增产提质,带动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目前,全乡建成“家庭牧场”规模养殖场13个,养殖合作社46个,养殖业发展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过上了真正的牛日子。
养殖户越来越多,每名养殖户的收益状况也不尽相同,怎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是养殖户和乡镇党委政府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拓宽销售渠道,一些养殖户在线下线上共同发力,发展起了“线上+线下”的牛羊销售模式。
如今,洪水泉乡的部分养殖户客串起了网络直播达人,他们通过快手、抖音等社交账号,向直播间网友介绍牛羊饲养的品种和优势,积极与直播间网友问答交流,还将不同品种的牛羊一一进行展示介绍。通过网络销售,洪水泉乡不仅培养了一批网红达人,还拓宽了牛羊销售渠道,增加了养殖收入。
“在快手平台的直播过程中,顾客会对我的牛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会给对方发送具体位置,方便他们上门进一步了解和洽谈。这样的销售方式还是挺方便的。”养殖户马玉祥说。
通过这几年在直播平台上的锻炼,如今,马玉祥在直播平台卖起牛羊来浑身是劲,他还经常在网络上自学销售知识,通过讲解牛羊养殖常识增加粉丝量和关注度。久而久之,附近的养殖户卖牛时都会来找他。“之前我们卖牛都要拉到市场上去,找车、租车都很麻烦,现在通过直播平台在家就能卖牛了。”养殖户马登明以前因为担心牛卖不出去不敢扩大养殖规模,有了马玉祥的帮助,他的牛、羊销售不愁了,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
“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的养殖业走上了快车道,广大村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我们将继续顺应党的好政策,真正‘犇’向牛日子。”马玉祥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