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为民办实事 件件暖心窝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为民办实事 件件暖心窝
发布日期:2023/10/17 14:47:40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编者按:群众利益无小事。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海东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突出实的导向,瞄定民生实事,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用心解难题,用情办实事,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入心见行。

海东日报记者 巴迎桂 报道

一个焕然一新的传统古村落,依托全省第二个农村党支部的红色新阵地,将“微光”汇入“暖流”,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一个发展冷凉蔬菜特色产业的新路径,闯出全省率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直供的大市场,绘就了促民增收的新图景;

一条由通到畅再到好的四好农村路,以改变一个村庄、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新目标,打通种植大户兴业致富的快车道,托起乡村振兴的致富梦……

一个伟大的时代,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导。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把主题教育同中心工作统筹起来,察实情、听民声、解民忧,聚焦百姓实际需求,瞄准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努力推动主题教育走在前列,推动主题教育与民生实事互融共进。

一堂生动而特殊的主题教育党课

主题教育怎么学?在哪学?互助县红崖子沟乡用自身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构建身边的红色学习新阵地,壮大身边的讲解队伍,办好身边的民生实事,全面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1010日,记者走进红崖子沟乡张家村古村落,焕然一新的民居错落有致,新铺设的村道穿村而过,古村风貌和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与此同时,在村口右侧的鲜红党旗雕塑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青海省第二个农村党支部——上寨乡党支部纪念展室。

展室门口,当记者问起为何叫上寨乡党支部纪念展室时,红崖子沟乡党委副书记哈占元给出了答案。他说:“上寨乡就是现在红崖子沟乡的原名,以前是上寨乡,后期改为白马乡,再到现在的红崖子沟乡。同时,我们的展室也是根据互助县志记载的‘互助县首任土族县长张进仁’的事迹打造的红色学习阵地。”

走进展室,映入眼帘的是各类红色题材展品,房间的墙上、展柜里布置得满满当当。这里的展品种类非常丰富,有《毛泽东选集》《互助土族百年实录》等书籍,还有像章,以及《1955617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全体合影》连环画和老照片文献资料……这些展品的共同点是: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都与红色主题密切相关。

占据整面墙的连环画展架上,整齐地摆满了各种连环画读本,除了解放初期记忆鲜明的《互助县采用投豆选举》老照片,还有《社员装运公购粮》《社员往生产队地里送粪肥》等记录当下生产生活的掠影。

面对一张张真实的老照片、一本本旧书籍、一件件展品。展室里开启了一堂特殊而生动的主题教育党课。

“这是我们张家村新打造的全省第二个农村党支部展室,接下来,和我们一起追忆革命先烈故事,感知土乡变迁,共话美丽乡村建设……”哈占元戴着党徽、面带微笑,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党员开始了他的讲课。

“各位干部党员,各位乡亲们,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现在张家村的传统古村落改造提升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面对接下来的发展大家有困难的提困难,有意见的提意见,我们一起来解决……”在哈占元的带领下,各级干部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

“厕所改造、道路改造、环境优美……”说起如今村里的新变化,村民赞不绝口。面对喜人的变化,张家村四让什姐农家院的负责人张召伟说:“书记,今年我投资了75万元,在原有9间民房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改造了农家院,但是客人少,今年开业以来,我们就接待了十几桌,希望大家把张家村古村落的知名度提高一些,让我们的客源更多一些。”

“我希望能在村文化广场上多开展文化活动。”“我们村缺少针对服务高龄老人的志愿服务队和家政服务队,希望村委会可以考虑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课堂上,大家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积极讨论、畅所欲言,小小的展室已变身为主题教育学习的重要阵地。

哈占元表示,下一步,全乡将持续用好全省第二个农村党支部新阵地,号召各级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认真履行义务,密切联系广大村民,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向村委会反映或由村民在议事厅会上讨论,及时解决群众烦心事,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参与感、获得感。

让冷凉蔬菜进入千家万户

“大家看,我们采收菜薹的时候要注意,先打最中间的主薹,然后再打侧薹和孙薹。”当天下午,记者在红崖子沟乡老幼村9.3公顷的菜薹种植基地里看到,新一轮的菜薹迎来了采摘季。

蔬菜基地里,10余名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搬运、打包、装车,一派忙碌景象。采收菜薹也是有讲究的,为了保证蔬菜的采摘质量,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有全正在为村民讲解菜薹采摘的技巧。

“大家注意一下,二茬菜薹的粗细以及个头都跟气温有很大的关系。”“用的肥料比较多,种植菜薹的每行间距至少要在40厘米以上。”走出一块地,李有全又走进老幼村杨玉国的菜薹种植地,示范如何采摘菜薹,菜薹适合在哪里种,怎么提高产量等,杨玉国在一旁认真学习揣摩。

杨玉国说:“以前大家种植的农作物只有小麦、土豆、油菜籽,一年下来一亩地只有900元的收入。现在第二茬菜薹7月底种植,9月份就采收了,周期短,收益还很高。”

面对当前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老幼村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土地种植服务模式——“托管代种”,破解农村种地增收难题。

今年以来,老幼村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特色农作物高质量发展,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群众参与的形式,立足村情实际,探索土地“托管代种”模式,大力发展以冬小麦为代表的特色农作物产业,同时,积极尝试露天蔬菜种植,打破了红崖子沟乡传统农业技术含量低、收入低、农民参与度低的瓶颈,真正实现了种植规模化、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全乡农业产业实现扩规增效。

杨玉国今年托管了4亩地,托管后,自己不用操心,每天可以开着家里的电动小三轮在田间地头拉蔬菜,还有1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互助县紧密结合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充分依托气候冷凉、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病虫害少的自然优势,全力打造供港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并积极打通“关地合作”渠道,在全省率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直供。目前,已建成千万株工厂化育苗基地1处、千亩设施基地2个、百亩设施基地8个、温棚3059栋,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5020公顷,年产蒜苗、长白葱、娃娃菜、菜薹等各类蔬菜约17万吨以上,向外输出9万余吨,年产值达860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000余万元。

畅通乡村路撬开致富门

又是一年丰收季,作为全省最大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的互助县,今年的蔬菜更为畅销,关键得益于畅通的道路为丰收搭起的“快车道”。

在互助县丹麻镇温家村的互助县常啸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合作社负责人陈启邦正在组织工人们收割第二茬蔬菜。他在温家村种植蔬菜已有七个年头,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每天能外销8000公斤蔬菜,最多的一天蔬菜外销量达3.2万公斤。

路修好了,现在货车能开到田间地头,过去要5天才能收割完一茬,今年只需要3天时间。说起道路,陈启邦很是激动:“丹高公路今年3月份开始修建,9月份通车,路修好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蔬菜就是要抢市场,道路好了蔬菜损耗就小,品质自然好,来收菜的商人也多了,通车后,其他的不说,仅仅在运输成本上每斤菜至少省了0.2元,比往年好很多。”

陈启邦口中的路就是互助县刚通车不久的古浪(红腰线界)至小峡口公路巩固提升工程项目,途经互助县丹麻镇、哈拉直沟乡、高寨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街道)23个行政村,终点至平安区临空工业园威远路延伸段。

丹麻镇是互助县发展露天蔬菜的大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66.67公顷,过去仅有几米宽的通乡公路一直是制约蔬菜运输的一大瓶颈。今年,互助县委县政府聚焦古浪(红腰线界)至小峡口公路年久失修,困扰公路沿线群众出行和增收致富的问题,通过前期调研、做实群众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等措施,倒排工期,严控质量,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已顺利通车,极大地改善了沿线3个乡镇群众出行条件,有效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交通的便利,让大量冷库建到了田间地头。在温家村的众多蔬菜加工合作社里,多辆37吨载重量的大货车正在装车,准备将蔬菜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只能用载货量一半的货车运输。路修好后,运输量不断翻倍,运费也节省了不少。

据互助县交通运输局项目办主任张明升介绍,今年以来,互助县交通运输局以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年内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0项,总投资1.56亿元,改建141.2公里,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08亿元,丹高公路已于926日通车,威林、威边、姚下线等在建重点交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力争11月底完工。下一步,互助县交通运输局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扎实做好威南、柏窎、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道路等9个项目前期,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铺就快车道。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