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祁树江
11月11日上午,计划总投资230亿元的丝绸云谷(青海·海东)项目在青海零碳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是继红狮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入驻后,又一个在海东落地的百亿级项目。这标志着海东市在产业“四地建设”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是海东市“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短短不到1年时间,两个百亿级项目先后成功落地海东,刷新了海东招商引资的新纪录。
“丝绸云谷”到底是个怎样的项目,能引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1月16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青海零碳产业园,对这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的“云谷”一探究竟,看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土建工程场景。“青海丝绸云谷项目,是海东市政府和重庆亿众数字能源合作,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目前,公司上下正在铆足干劲加油干,进一步提质扩量增效。”青海亿众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小龙说。
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共识。但算力增长的背后,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也会增长。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丝绸云谷(青海·海东)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青海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在传统的液冷式数据机房的基础上,在后端增加了余热回收系统、污泥干化、蒸汽发电机等一系列资源回收利用设备,为碳中和、碳减排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依托自主研发的间接冷板式和浸没液冷式芯片热能采集系统,满足芯片稳定运行的同时PRE高达90%,储热水温可达72℃。PUE值越接近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经专业机构检测,丝绸云谷项目PUE≤1.01,真正做到了将数据中心的“耗电降温”变为“能源利用”,开创性地实现了多层级、多梯度、高效率的绿色能源开发及热能的循环利用,让1度电产生2次商业价值。
“此外,丝绸云谷项目还将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圈,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我们将共同推动算力产业的发展,争取为当地数字经济的繁荣和零碳产业园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吴小龙说。
据了解,余热循环经济是指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和循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商业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
如今,青海数据湖、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相继在海东市河湟新区建成,建设机架占全省总数的一半,重庆亿众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体化绿电数据中心及余热回收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海东,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正驶入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海东市依托一系列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深化推进“数据援青”工作,把大数据产业作为推进产业“四地”建设的有力抓手,按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思路,坚持高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海东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汇聚一批数据资源、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招引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建设一批科创平台的“五个一”总目标,力争到2025年年底,“数据援青”数据资源使用标准机架数达1万架以上、服务器数量达10万台以上,带动相关投资超过1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为数字青海提供算力基础,面向东部地区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面向互联网企业构建全国或区域数据中心。
随着红狮硅基新材料产业园、“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正式启动,海东打造青藏高原首座零碳产业园区的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